第15章 辦學 (第2/4頁)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樹上,他們都同屬柑橘屬的植物,嫁接極易成活,看能不能改善一下檸檬的澀味。
野生香蕉則都是籽兒,果肉極少,跟後世人類熟悉香蕉完全不同,後世都是經過選育和改良的無籽香蕉,透過無性繁殖進行栽培的。蕭彧挖了一棵香蕉幼苗回去,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機緣對香蕉進行改良,再吃上一口軟滑香甜的無籽香蕉,種一棵聊以慰藉吧。
他們在山上還挖到不少葛根,蕭彧想吃粉條了,沒有紅薯、土豆、玉米這些高澱粉植物做粉條,用葛根來替代也是不錯的。他們挖葛根的時候,無意間找到了一棵野生淮山,蕭彧如獲至寶,趕緊將塊莖刨出來,打算拿回家去栽種,以後菜譜上就能多一道菜了。
此外他們還挖了不少桑樹苗回去,其實村裡村外也有不少桑樹,但蕭彧不是想養蠶嗎,桑樹自然是多多益善。
只是這蠶種是個問題,改天上州城轉轉,如果找不到,就讓裴凜之去問薛釗,要是崖州本地沒有養蠶的,對面的廣州府肯定有吧,以薛釗的人脈,搞點蠶種來應該不難。
蕭彧出去轉悠最大的心願,就是想找點野生水稻,因為雜交水稻的雄性不育母本野敗就是在崖州發現的。當然,那隻能算是極小機率巧合,蕭彧沒奢望自己能像袁老那樣現在就能攻克那麼偉大的課題,所以他寄希望於不同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這種水稻的產量也極有可能得到提升。
在沒有紅薯、土豆、玉米這些高產量作物的時代,在生產力低下,人類與自然力抗爭微弱的情況下,高產水稻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可能挽救千千萬萬的生命。
蕭彧在野外奔波了幾日,這天吳興義主動來問,是不是可以做第二批紙了。蕭彧才想起來這茬,泡好了當然要做。於是他們開始了造第二批紙。
這一次經驗明顯比上一次足,各方面的準備也更充分,尤其是紙漿要細膩得多,抄出來的紙張經過壓紙、烘烤,再一張張揭下來晾在竹蓆上。
蕭彧滿懷期待可以收穫細膩平整的紙張,結果紙還沒幹他就發現不對了。竹蓆編得再平整,依舊也有細小的紋路的,晾曬出來的紙張無一例外都有這樣的紋路,蕭彧意識到,用竹蓆是不可能晾曬出平整的紙張的。
蕭彧回想一下自己看過的影片,土法曬紙是放在抹得光滑的水泥牆上,可現在也沒法達到這個工藝要求,石灰牆再平,粘上去揭下來就是一層白灰。看來造個紙還挺不容易的。
恰好這時約的木匠師傅終於到了,蕭彧看著給木頭拋光用的刨子,頓時福至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