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燦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關,旁的我也不知。”
等見了宋持盈,聽了她一番言語之後,杜娘子方才明白了,原來是要借書坊的底子,辦一個燕京小報。
本朝文風鼎盛,辦報印書不是什麼稀罕事。杜娘子平時也幫著夫君料理些櫃上的事,從前也有老儒生捧了自己寫的書到月恆書坊來,請他們刊印數次,好贈送親友。
杜娘子便以為大姑奶奶也是如此打算,問道:“那這燕京小報是印多少張?一百張?兩百張?”
宋持盈搖搖頭:“先印一千張。”
一千張!杜娘子嘖舌,大姑奶奶平常也不是不通世務,怎麼忽然開口這麼大的口氣?
她勸道:“會不會有些多了?再有,若像大姑奶奶所言,在元宵節前就要印出一千張燕京小報,便是把現有的工匠召集起來,日夜趕製,時間怕是也來不及,畢竟印刷也不能憑空印啊。”
“這個你別急,我新得了一架印刷機,印刷速度比平常的要強上不少,再者,我會額外聘請人,幫忙加急趕製,不過是多使些銀錢。”
宋持盈將自己連夜所做的計劃拿給杜娘子看:“這內容呢,傳奇小說我已經尋好了,但市井新聞等還需要填充。我想,月恆書坊也有交好的寒門儒生罷?”
“是有的,一些書因買的人不多,所以沒用雕版印刷也沒用活字,僱書生抄書倒節約成本些。”
“這便是了,請他們仿照這些成例寫市井新聞便好。”
杜娘子低頭一看,只見那些成例的標題格外與眾不同:《最好吃的十種元宵,你可能一生都沒嘗過》、《老農做了這件事,麥田竟然大豐收》、《手把手教你十二歲考中秀才》……
別說,這些標題古里古怪的,但當真勾得杜娘子心裡癢癢,忍不住想要往下看。
在大姑奶奶面前,杜娘子也不好埋頭只看文章,只能把心思收回來。她想了想,問:“那一些市井新聞,是不是也要僱人走街串巷去打聽?”
“得有一些專門的通訊員,比如一人負責抓南城的新聞,一人負責抓北城的新聞。”宋持盈道,“但是為了節省,前期可以用糖什麼的,讓半大小子幫忙探聽。真探聽到有意思的事兒,再由通訊員出馬也不遲。”
為不負中宮娘娘的重託,事無鉅細,宋持盈都一項一項的親自過問。
月恆書坊的眾人起先是看在雙倍銀錢的份上趕工,可當燕京小報日益成形,大家的心態慢慢有了變化,這樣一份燕京小報,說不定真能轟動一時呢!
錢掌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