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孔傳中帶神學的雙音詞“神明”,一共出現五次這是個饒有意趣的概念,它大多用作名詞,偶爾也用作形容詞或動詞。離開周易的語言環境,單看神明,它在上古時代是太陽的尊稱,也是太陽神的別名。《漢書。郊祀志》說:“神明,日也。”就是隻此而言。《禮記。郊特性》鄭玄注說:“天之神,日為尊,日為百神之王。”這都表明上古時代曾經有祀奉太陽神,尊之為“神明”的原始宗教。
不過,易傳當中的神明,卻不是這個意思。因為周易的主體是《乾》天《坤》地,並不是《離》日,《商》日是《乾》《坤》所生的中女,《乾》《坤》是《離》日的父母。而《乾》《坤》又是從太極取生而來,唯有太極才是產生易體六十四卦的最高尊者。但太極也只是陰陽二氣的合體,也不是天神。所以,《易》傳中的神明概念,當另有所指。首先,《繫辭》述說伏羲氏仰觀俯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精。”對此,朱嘉是這樣解釋的:“俯仰遠近,所取不一,然不過以驗陰陽訊息兩端而已。神明之德,如健順動止之性;萬物之情,如雷風山澤之象”《周易本義》。解得很好,照此說法,所謂神明之德,不外平乾》健、《坤》順、《雷》動、《良》止、《坎》陷、〈離》麗、《異》入、《兌》悅等八卦的八種性質,萬物之情也不外乎是八卦所蘊涵的種種性狀。總而言之,神明是陰陽二氣妙變的功能,八卦無非是彰明陰陽妙變的形象。
關於這一點,清代易家李光地作了更深入的說明。他說:“神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神化雖難知,而其發於圖象者,則至顯矣。”照這個解釋來看,“神明”的意思應該是,陰陽造化,玄妙難知,此之為“神”,而把這難知的東妙用八撲的圖象顯示出來,則明白易解,這叫作“明”。換句話說,把難測的陰陽玄妙的變化神,用易象顯示出來明,以一整個意思統合為一個詞,就叫作神明。他這個觀點,也許來自《九家易》。《九家易》說:“隱藏謂之神,著見謂之明。陰陽交通,乃謂之德。”李道平的疏語說:“神者隱藏,陰之德也,明者著見,陽之德也,陰陽相交,則神明之德通矣”《周易疏纂集解》。這樣深人的解說,使神明這一概念的內涵,昭然若揭。總之,抓住陰陽二氣的相反相成,便可體會到“神明”的精髓。
其實,關於神明的內涵,《繫辭》本身已經在下文從根本上作了說明。它說:
《乾》《坤》,其易之門耶!《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