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裕的崛起,是因為孫恩之亂。
這樣的內亂在東晉並非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之前已有王敦之亂(322)、蘇峻之亂(327),之後則有桓玄之亂(402)、盧循之亂(410)。亂世出英雄。北府的先驅郗鑑軍團,西府的前身陶侃部隊,就是在平定蘇峻之亂時脫穎而出,使自己成為影響歷史之力量的。
現在輪到劉裕。
公元399年,也就是北魏國王拓跋珪遷都平城並且稱帝的第二年,孫恩之亂起。孫恩號稱道教徒,其實是邪教組織和恐怖組織頭目。在他的蠱惑和挾持下,數萬民眾傾家破產拋妻別子,甚至殺死被認為是累贅的嬰兒,跟著他攻城略地殺人放火,一時間竟風起雲湧。[9]
東晉政權的腐朽,世家子弟的無能,則在這場動亂中暴露無遺。孫恩起事時,會稽郡長官王凝之(王羲之次子)既不出兵也不防備,天天在密室裡祈禱,還宣稱請到了鬼兵數萬把守要津。結果如何呢?城破被殺。[10]
難怪他的妻子謝道韞,死都看不起他。[11]
受命於危難之際的是北府,扭轉戰局的則是劉裕。儘管當時他只是北府小小的參軍,卻讓貌似強大的孫恩一再潰敗終至滅亡。這說明孫恩的邪教組織不過烏合之眾,更說明東晉政權已病入膏肓。他們能躲過一劫,靠的竟是這位出身寒門的下級軍官,堪稱命懸一線。
然而東晉的無可救藥卻一再顯示出來。實際上,孫恩之亂斷斷續續地拖延了兩年多時間,並未居安的執政者卻竟然毫不思危,反倒一如既往地驕奢淫逸。這些傢伙除了勾心鬥角,便是紙醉金迷,簡直就是自取滅亡。
結果,孫恩還沒死,桓玄就來了。
桓玄是桓溫的小兒子,而桓溫原本是要篡晉的,只是由於謝安等人的阻撓未能得逞,這一遺願便只好由桓玄來完成(請參看本中華史第十一卷《魏晉風度》)。桓玄名為西府督帥,坐鎮荊州,卻其實佔有了晉的三分之二。他與朝廷翻臉,皇室能夠指望的就只有北府。
北府卻倒向了桓玄。
倒戈是有原因的。之前,北府的督帥歷來都由門閥士族擔任,這時卻已經換成行伍出身的劉牢之。劉牢之一生戎馬為國馳驅,功勳顯赫卻並無政治頭腦。當時,劉裕等人都極力反對勾結桓玄,劉牢之卻大發脾氣說:消滅桓玄易如反掌,但之後朝廷那幫傢伙還容得下我嗎?
原來,他更害怕功高震主。
這就是糊塗了。實際上當時的情況,是桓玄來勢洶洶卻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