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戰爭機器(六) (第3/4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部就拿第1連當試點,將每排人數改成了21人(排長1人,士兵20人)。再加上一些擴充的槍匠、伙伕、軍醫、傳令兵、旗手等人員,陸軍第1連的規模史無前例地達到了240人,遠超普通連隊180人的規模。
除了編制大以外,陸軍第1連還是全軍第一個裝備32-丙型燧發步槍的連隊。與目前大規模列裝的32-乙型步槍不同的是,32-丙型步槍的槍管下方原本通條的位置裝了一個固定刺刀用的裝置,可在此固定一把專用鋼製刺刀。至於放通條的位置,則被挪到了槍管側面。32-丙型燧發步槍裝上新定型的41年式鋼製刺刀後,全長達到了令人恐怖的175米,這意味著在近距離拼殺的時候,士兵們終於可以不再扔掉步槍、拔出腰間的軍刀和人格鬥了。他們可以將刺刀從刀鞘內取出,利用帶內螺紋的刺刀空心刀柄與帶螺紋及凸起狀卡口的固定裝置固定住,然後便可以與敵人進行廝殺了。
而平時射擊時為了裝彈方便,刺刀都是取下放在腰間刀鞘內的,此時可以當一把匕首來使用。而當軍官們下令上刺刀進行肉搏戰的時候,士兵們再將刺刀取出固定好,這樣一來,火槍兵也有了肉搏能力。刺刀的列裝還是得益於本土第一機械廠日益提高的機床加工精度,他們加工出來的刺刀空心刀柄與卡口大多能夠匹配得上,在技藝精湛的老師傅的加工之下合格率甚至超過了75。
第1連抵達河中堡後,早就整裝待發的第2連立刻護送著一批輜重部隊乘坐小船前往貝格河上游的城堡建設工地上。在這個被命名為高達堡(gouda)的地區,目前已經集中了紅、綠兩旗全部、南非騎兵連全部以及八旗炮兵(四門火炮)。野蠻人目前也只有斥候或小部隊在此地出沒,一邊偵查情報,一邊騷擾工地的建設進度。
不過他們的努力註定是徒勞的。首先在幾個月前,高達堡這邊就已經開挖了一道護城河,河水由旁邊的貝格河引入。護城河內側河岸還拉了整整三道鐵絲網,大批八旗武士駐紮在其中,這些土著小部隊看著這個設防完備的陣地都傻眼了,完全沒法下口。反倒是他們一個不小心,遭到了出擊的南非騎兵連的襲殺,損失不小。
鐵絲網內就是正在熱火朝天建設著的城牆了。紅、綠兩旗近三千人口男女老少齊上陣,目前也只是粗粗完工了一小部分,要全部完工非得再來個一年半載不可。不過對面的野蠻人顯然不會再給他們這個時間,依照近期的形勢來看,也許秋收後大戰就將徹底展開。
高達堡工地所需要的建築材料以及人們生活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