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經濟圈 (第3/4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教”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642年1月中旬的時候,七百多名法裔小孩被送進了兵團堡學習。與此同時,剩下的一千三百名成年法裔移民被分散安置到了東方港、羅洽港、河南鄉、牧場鄉、棉農鄉、鎮遠鄉、梅林港等多個鄉鎮,一千多人像撒胡椒麵一樣一下子就撒了下去,每個地方也就分到了區區一百多人,幾乎將他們叢集居住的可能降到了最低。
除了首都及其周邊地區以外,此次重點分配人口的地區當屬前次規劃中的鴨子湖流域的農業區了。更具體點的話,就是西湖堡、河口堡以及香山堡三處,而在這三處裡面,以種植業和木材採伐、加工為經濟基礎的西湖堡又是重中之重。
早在1640年10月份,隨著八百名墾荒的居民(400明人、100查魯亞人、300法蘭西人)的到來,宣告了西湖堡農業基地的設立。經過一年多的辛苦建設,本地居民在交建三局建築隊職工的幫助下,已經開墾出了上萬畝農田以及足夠灌溉數萬畝農田的水利灌溉設施。雖然去年該地因為誤了農時而沒有大規模種植糧食(只收獲了部分土豆),但是農業潛力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新一批移民到來後,政務院大筆一揮就將立窩尼亞人、義大利人各一千人分派到了這個地區,開始墾荒種地。當然,這麼多人不可能全都擠在西湖堡周圍,其中大約有一千人被帶到了西湖堡東北方約三十公里處的卡馬匡河入湖口附近,開始在那裡修建一個新定居點——大豐堡,寓意為糧食大豐收。
等到新華夏地區的明人都過來後,政務院還將遷移一千名明人以及數百名瓜拉尼人過來,最終西湖堡和大豐堡這兩處的人口總數估計將達到四千人以上,成為國內又一個人口稠密之地。這些人將在兩地開墾出十萬畝以上的農田,以種植水稻和玉米為主,同時放養一些山羊和肉牛,農閒時還可以下湖去捕魚,以儘可能增加他們的收入。可以想見,在這個農業基地開發完畢後,華夏東岸共和國從此將不再有糧食短缺之虞。相反,他們還可以大量出口一些糧食到國外,以賺取利潤來反哺工業。
剩下的一千名立窩尼亞人和五百名義大利人,五百人被打散分配到了煤河鄉的平安煤礦,那邊最近在計劃擴產,正是大量需要人手的時候;五百人被分配到了平安鎮及其附近的桔樹鄉,那邊的碼頭、工廠和農田也正需要大量人手呢;此外,最後五百人則被集體拉到了香山堡海對面的三炮臺鄉。
三炮臺鄉在鎮海港以南的一處半島上,後世時有大橋與里奧格蘭德相連,因鎮海港周圍的三號海防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