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五章 曾撫臺的憂心 (第2/4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舉動後,就更是堅定了他撤退的決心。不過,在撤退之前,還是得將這寧海州的城牆毀得徹底一些。將來這些人都是要投韃的,將離煙臺要塞這麼近的一個具有完整城防設施的大城留給韃子,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到時候韃子以寧海州為基地,組織大軍進攻煙臺要塞,那樣東岸人就傻了。
撤退的命令很快就被下達了下去。兩千餘正在忙碌的明人被東岸士兵收攏了起來,有些時候莫茗都懷疑眼前看到的一切是不是不真實的。這些明人的服從性也太好了一些,反抗意志也太低了一些。他們有兩千多人,自己才三百兵,卻能驅使他們毀掉自己的家園,這是一種怎樣的服從與麻木啊。
前世莫茗曾經看到篇文章。講建奴在崇禎年間數次“南略”,第一次明人遇到這種情況是滿朝震驚,拼死抵抗;第二次抵抗的力度就稍微低了些,給人一種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感覺;到了後面兩次,明朝幾乎就是逐漸麻木了,往往幾萬大軍在幾百韃子面前逡巡不進,彷彿就在等韃子搶完再送走他們一般。由此可見,韃子的這幾次入關劫掠對明朝影響是深遠的,它從精神層面上摧毀了很多人的抵抗信念,有血性的人都在幾次韃子入寇中戰死了,剩下的都是甘願做順民的普通老百姓,而這估計也是韃子進關後北方迅速降服的原因之一吧。
不過這種情況對東岸人來說卻也正合適。他們本來抓的就是順民,那些不願降服的刺頭抓回去也麻煩得很,等這些順民到了東岸後,只要埋頭過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東岸人反正對重塑他們的三觀、性格什麼的也不抱希望,他們工作的重點在下一代,只有出生在東岸的新一代東岸人才是他們的重點教育物件。
8月12日,莫茗帶著部隊和兩千餘明人返回了煙臺要塞,開始應付可能遇到的明朝進攻部隊。雖然這可能性不大,但總得防患於未然吧。
在這兩千餘明人到來後,加上最近跑過來的一些流民,整個營地內的人口總數頓時超過了六千人(包括1200餘名士兵),這已經大大超過了營地的容納限度。
“房屋只夠兩千五百人住的,但現在有四千九百人,我們雖然可以臨時趕製一批木屋,但留這麼多人在這裡終究不合適。我建議運1500-2000人去黑水港或利尻島,他們可以在那裡一邊建設,一邊等待秋冬時分上船去澳洲。”陸軍第102連連長蕭曦向莫茗提建議。
目前芝罘島這邊營地面積狹小,無論是房屋、飲水還是一些後勤物資都不是很充足,再加上可能爆發的戰鬥,還是先期運送一批人到後方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