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朝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邵煉統治級別的論文水平,令人記憶猶新。
他經常突然釋出最新研究成果,終結不少人努力的方向,甚至改寫當時廣為人知的基礎論調,給出更為準確的研究結論。
而且,邵煉跨界速度比想象更快,只要和人工智慧沾邊的研究方向,他都能精準證偽/證實,成為新一輪觀點的掌旗者。
大有走別人的路,讓人無路可走的架勢。
國際期刊對他又愛又恨。
愛,發表的理論觀點新奇、準確,具有突破性,引領科研新方向。
恨,他怎麼不投我們家期刊,一定要投《SCS》,約稿都約不到的!
風靡美國的天才,數次登上頂尖期刊《SCS》,引發了不少人對“中國”這個詞彙的討論和探究。
中國沒有科技,中國沒有天才,中國沒有研究的各種歧視論斷,都在邵煉橫空出世之後,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言論是:邵煉應該在科研的天堂,發揮自己的全部才能。
結果,邵煉走了,並且帶著他具有統治地位的研究能力,消失在這個世界。
如果不是那些期刊論文,他彷彿沒有存在過。
索羅斯捧著那篇邵煉作為通訊作者的太陽能論文,趕到大學階梯教室。
梅拉德教授正在講述能量最低原理,見他進來,眼神都要殺人。
他攥緊了列印稿,鼓足勇氣縮在教室最後一排,安慰自己這次一定沒問題。
梅拉德教授說下課,果然見到自己不得意門生,帶著一疊資料衝了下來。
“又是什麼?”梅拉德教授收拾電腦,漫不經心的問。
“太陽能。”索羅斯立刻回答,拿出那疊稿子,“是中國的研究員模擬的太陽能轉換技術,光電轉換效率能達到60%。”
梅拉德教授目不斜視,提起電腦就走,“中國?我更希望你手上能夠收到英國費斯卡實驗室的漏斗論文,那才是我想看到的太陽能轉換技術。”
“老師!可這是威廉.邵指導的太陽能技術。”
“你說誰?”梅拉德教授皺著眉,難以置信的看他。
“威廉.邵,Lian Shao,您看,他是通訊作者!”
對中國太陽能技術不抱幻想的梅拉德,隨手將電腦扔在身邊的課桌上,接過那一堆稿紙。
他動作有些急切,但又心懷困惑。
熟悉的名字太久沒聽到了,以至於他都懷疑自己聽錯了音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