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今年新收的粳米熬成粥,剛在河岸邊撿拾回來的鴨蛋,向陽坡上摘來的甜瓜,還有一些時令果蔬,看著相當不錯。
銀槍都善射之士十餘人入山,打了一些野味回來交給庖廚,今晚一起燉了。
邵樹德一邊與李氏族老品茗,一邊閒話。
“渭州,在隴右諸州里算不錯的了,比起通州應也差不了多少。”邵樹德看著院中盛開的梔子花,說道:“李氏搬遷至此不過一年,便已紮下根來,如此勤勉,令人感慨。”
“州府亦幫了不少忙。”族老答道。
舉族如同罪犯一樣被強遷而來,恨嗎?或許吧。但李氏有那個資格恨擁兵十萬的靈武郡王嗎?大家族有自己的處事哲學,無論何時,生存是第一位的。
邵樹德則想起了移民實邊的事情。
隴右新復之地,局勢動盪,人心不穩。這種地方,最適合的還是內地遷過去的丁口眾多的大族。他們有充足的人力,有較強的凝聚力,能應對突發事件,比普通的百姓更適合在邊疆地帶開拓。
昔年漢武帝打擊橫行鄉里的強宗豪右,邵樹德則想把他們送到隴右諸州,尤其是新復的鄯、廓二州。
青海東北部這一片,是非常適合農耕的,當然也很適合畜牧。
日後征戰,擊破的敵方大族,完全可以強行徙邊,與羌人雜處,充實地方戶口。一個大族成百上千人,可比零敲碎打的百姓、刑徒強多了。
通州李氏在渭州就幹得不錯,似乎可以效仿此例,在鄯州也推廣開來。
邊疆另外一大人口來源就是降兵了。
當然降兵也分三六九等。不戰而降的可得優待,野戰失敗後投降的也不用遷徙,但城破而降的,可就要重重懲罰了,全家遷徙青海、河西是必然之事。
邵樹德其實已經很仁慈了。自古征戰,守城一方往往能給攻城方造成巨大的損失,故城破後往往會被屠城。不殺爾等,只遷徙邊疆,已經是非常不錯的結局。
“今歲繳獲羌胡牛羊馬駝四百餘萬,朔方、隴右牛羊價格定然大跌,族老不妨遣人多收一些,用糧食換就行,慢慢養著,早晚見其大利。”邵樹德端起茶碗,說道。
“大帥吩咐,無有不從。”
邵樹德搖頭失笑。罷了,不提了,省得讓人家以為自己強行命令放羊呢。
地多人少的地方,不學會畜牧是不行的。天寶年間,一百多萬人口擁擠在魏州,每平方公里生活著153人,河隴之地,普遍只有個位數,有四個州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