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連過三天節日的喜慶,可見一斑。
其實這也和國朝前期相對富庶有關。國土遼闊,物產豐富,卻只有五千萬人,即便貧富分佈不均,但總體而言比起其他朝代,生活還是要好不少的。這人一富足,自然就會享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秋之時,吾在狄道。鄉中有富戶秦氏,自言本會州吐蕃昑屈氏遺種,後降順靈武郡王。麥收之後,於莊中置酒,邀吾等旅人,共賞玉兔銀蟾。”
“昑屈氏已煙消雲散,此等遺種,為免他人謀奪家財,不做唐人還做甚?”
眾人聞言又笑,紛紛舉杯痛飲。
大家都是讀書人,自然知史。對安史之亂後,河隴二十餘州次第失陷痛憾非常。靈武郡王舉大兵,破吐蕃,復舊土,非常對這些士人的胃口。
趙光逢曾經說過,邵樹德收復河隴失地,而關東諸侯還在互相攻殺,天下英雄聞之,定恥為之效力。這話如今看來,有些過了,是他鼓動邵樹德西征的話術,不過也不能說完全不對。
武人沒吸引幾個,但對文人的吸引力卻不小。
從收復河渭五州並置鎮開始,西遊計程車人是一波又一波。有人來了又走,有人留下來做官、講學,總之還是有效果的。
河州多大山,且去那些石壁上看一看,題詩留名的不在少數。
還有些“狠人”,花錢請人刻石留詩,其中不乏吹捧邵樹德的“馬屁詩”。邵大帥若去轉轉,應該會很開心。
在這個民族衰弱、晦暗的年代,人們總需要一些英雄,邵樹德恰到好處地撓到了文人們的癢處,因此多了一些自願為其吹捧、宣傳的“粉絲”,大大抵消了兩次叩闕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朔方、河渭兩鎮都在大募州縣兩級博士、助教,員額遠超一般州縣,且月俸各提了一千錢、五百錢。蕭相有言,若教諭當得好,教化的學生多,便可為州郡、幕府要職選人,此豈不為一條金光大道?”
“沒有功名,在關中、關東、江南做官難之又難。朔方、河西、隴右三鎮二十三州,才學高的可當州經學博士,次高的可當助教或縣博士,剩下的還可當縣助教、教諭,只需多教學生,便可積功而上,確實不錯。”
其實,能到州、縣兩級學校上學的蕃人,非富即貴,一般是部落酋豪的親眷,或是坐地胡商之子侄。先把這些人教好了,讓他們從內到外都是一個純純的唐人,異日繼承部落後,其部民自然也會效仿。
正所謂上行下效,風俗的改變,有酋豪帶頭,自然會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