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旦有戰事,大帥徵兵,民人們騎著馬,趕著馬車,裝滿糧食、草料,再趕一大群牛羊,能與人耗幾年。
符存審沒聽過戰爭潛力這個詞,但他明白其中的道理。看得出來,定難諸州已經有了個不錯的開頭,且持續好幾年了,再給他們十年時間,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二十年呢?
這還只是正常發展的速度,如果來個加速發展呢?比如他從河陽、澤州帶過來的這七個千戶。
這七千戶,基本都是普通民戶。聽聞靈武郡王在河南募兵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的軍士家屬也要跟著去靈夏。大通馬行招募流民,甚至還花錢買人,無所不用其極,一年也能弄到幾千戶吧?
人,在飛速流入,糧食、牛羊,日漸增多,這都是實力啊!本來西北就有強兵、戰馬,所缺者財貨、糧食罷了,若是讓他們再補上這一環。等關東將帥回過神來,怕是已經勢大難制了。
河南大地上,秦宗權還在肆虐,將帥們還在打來打去。河北稍好一些,但也在咬牙供給錢糧、戰馬乃至兵員,支援孟方立、赫連鐸二人,對抗河東李克用。越打越窮,越打人越少,最後怕是全都要完!
我是站在靈武郡王一邊的,甚好。
九月初八,沿著驛道行了二十餘日後,難民大軍陸續抵達了靈州回樂縣以東,並在此紮營。
李劭聞訊,親自過河撫慰。
看著一個個面帶風塵之色的河陽、澤州民戶,李劭眉開眼笑。
四年來,靈州戶口逐漸殷實,耕地也從最初的五千餘頃增長到了一萬一千四百餘頃。這還遠遠不夠!光一個回樂縣,北周、隋代及國朝開鑿的灌渠便可灌田萬餘頃,如今才利用了多少?
從秦代開始,發三十萬人修渠。漢武帝元狩三年,山東水災,“民多飢乏”,徙山東貧民於朔方,“七十餘萬口”,又是大修水渠。
這兩朝的“暴力開渠”給後世留下了豐厚的遺產。甚至到了魏晉時期,佔領此地的胡人政權都受不了灌渠的誘惑,居然種地了!比如南涼的禿髮烏孤在位時“務農桑”,相當一部分胡人棄牧從耕,再加上大量漢人農戶,靈州、河套之地的農耕文明仍然頑強地存在著。
秦漢遺留的舊渠在北魏時期又經歷了大規模的修繕、擴張,北周、隋代及本朝承之。李劭覺得,大帥定下的靈州養五萬戶三十萬人口的計劃是肯定能實現的,如今舊渠尚在,不用你去開鑿,只需稍稍清理、疏浚,有的甚至都不用疏浚!
田不缺,渠不缺,缺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