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營候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元基走後,劉詩語怒不可遏,鬼才給你生大胖小子,一定把這孩子弄掉。
不看父親和太后的面子,鬼才跟你有關係。
昏君,暴君!
一定不讓你得償所願。
劉詩語站在床上蹦啊蹦,跳啊跳,想把身體內的孩子跳出來。
似乎預感到大禍臨頭,孩子呆在裡面老老實實,就是不出來。
她跳得精疲力盡,汗流頰背,也沒把孩子蹦出來,倒是累得她中午多吃一碗米飯。
“害人精!”劉詩語撫摸著肚皮,恨恨地說,“今天不行,那就明天,不行就後天,早晚有一天把你顛出來。”
另一邊,李元基離開坤寧宮,找到周貴妃,二人如膠似膝一頓親熱,讓李元基十分滿足。
下午批閱奏摺累了,李元基拿起燧發槍,讓安德海陪著,走進演練場,練習槍法。
雖說上世學過槍法,當時練得還行,但在這個世界還沒有練過。
三天不練手生,萬一發生變故,自己射偏了,沒有打中行兇者,自己就會落入險境。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千古真理呀。
練了一會兒,李元基把槍交給安德海,讓他也試試這種新武器。
安德海是老江湖了,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當然不敢與李元基比試槍法,故意把子彈射偏,有些子彈乾脆就射不到靶子上,飛到很遠的地方。
李元基還以為他年老體衰,拿不穩槍,手把手教他如何射,如何應對後挫力。
在李元基不懈努力下,安德海的子彈終於射中靶子,不像剛才那般離譜。
雖然如此,他也不敢把準確度超越李元基,只能比他低,不能比他高。
有安德海這樣的人當陪襯,李元基興致很高,練了很久,收槍回到御書房,繼續批閱奏摺。
第二天上朝,兵部尚書上奏,宣府鎮發來急報,匈奴近期頻繁調兵,大兵壓境,大有襲擊邊境之勢。
望皇上早做決斷。
宣府是夏朝九鎮之一,距離京城很近,只有幾百里路。
若宣府兵敗,以匈奴騎兵的優勢,三天內就可打到京城,把皇帝與大臣連鍋端。
那時候,夏朝要麼遷都南方,要麼與敵人死磕。
可遷都也是迫不得已才遷,與敵人死磕,不見得就能取勝。
兩種應對方法都不能選,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敵人困在宣府,最好是打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