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縣令抬眼看了看他,清咳一聲,展開聖旨念道:“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義內含藏。溢心甘露時時潤,灌頂醍醐滴滴涼。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舍上放毫光,假饒造罪如山嶽,只消妙法兩三行。你……明白官家的意思了麼?”
那幕僚摸著鬍鬚略一沉吟,突然動容,雙手拱起,向皇宮方向揖了一揖,肅然道:“官家慈悲啊!”
縣太爺吁了口氣,點頭道:“我朝天子聖明,非古之聖君可比。”
縣太爺將聖旨捲起,看了李公甫一眼,肅然道:“你去,把那黃玉郎,放了吧!”
“啊?哦!”
李公甫一臉的不敢置信,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但見縣太爺揮了揮手,又說了一遍“放了”,這才確信自己沒有聽錯,急忙答應一聲,快步走了出去。走的時候,看他臉色,還跟沒睡醒似的,懵懵懂懂。
楊瀚雖然讀過書,可也達不到無所不知的地步,首先這首詩,他就沒聽說過,更不清楚為何聖旨上會只寫了一首詩。
不過不明白的可不只他一個,等縣太爺回了二堂,便有幾個與那幕僚相熟的老公門湊了上去。
“祈先生,官家這道聖旨說了什麼呀,怎麼謀反大罪,就把人放了?”
那幕僚難得賣弄,撫著鬍鬚,悠然自得地道:“這首詩,是我朝仁宗皇帝所作的《蓮花經贊》。仁宗皇帝寫下這首詩,還有一樁典故。”
“什麼典故?”幾個老公門好奇地連聲詢問,楊瀚也豎起了耳朵。
那幕僚清咳一聲,道:“仁宗年間,四川有一位秀才……”
四川這個稱呼,官方是從元代開始的。不過在那之前,民間已有這個稱呼。巴蜀之地,在唐朝時候設有劍南道,分劍南西川和劍南東川,加上山南西道,時人稱為“三川”。
宋代時候在蜀地又分置了益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等,稱為“川峽四路”。所以,時人便將宋代的“四路”和唐代的“三川”相合,簡稱巴蜀之地為“四川”。
因此,這幕僚一說,眾人也便知道這是指的巴蜀了。
幕僚道:“那位秀才科舉不中,心懷怨憤,回到四川之後,便獻詩給郡太守,慫恿他造反,勸他佔據巴蜀自立。結果……他當然是被馬上抓起來,解送京城了。”
一個捕快道:“這秀才真是讀書讀傻了,這一下,只怕要滿門抄斬了。”
幕僚微微一笑,道:“按律,他確實該被處斬。不過,案子報到仁宗皇帝面前,仁宗皇帝卻赦免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