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幢新宅,雖然簡陋一些,卻是新建的。宅子在山坡之上,四下林木蔥鬱,鳥語花香,環境十分的雅緻。高大的院牆,門楣上寫著“慈幼莊”三個大字。
慈幼莊也就慈幼局,就是後世所說的孤兒院。與孤兒院相似的機構,並非始於宋代,不過在那之前基本是救災性質的,就是發生天災人禍,出現大量孤兒時,朝廷才會干涉。
而平時個別孤兒,則沒有制度性的機構去幫助。這項社會福利制度的建立,是從宋代開始的,而且正是由被後世罵為奸相的蔡京所建立。
說來有趣,為了減少棄嬰,宋代還設立了舉子倉,貧困人家生了孩子,就送一石米或者補助四千文錢,避免一時生計無著丟棄孩子。而這項福利制度,卻是秦檜設立的。
這座建於許宅後山坡上的“慈幼莊”正是大善人許氏夫婦出資捐建。青城縣令管平潮、主簿何常在由許宣和里正周鴻陪同,正在巡察這處慈幼莊。
年幼的嬰兒,單獨有一個院落居住,有幾個婆子婦人居間照料,餵養牛奶、羊奶;大上幾歲的孩子獨居一個院落,有村中的老冬烘教他們讀書識字;再大一些的孩子,還有匠人每日輪流到此,教他們各種生活技能……
本地富庶,棄兒不多,即便有也多是生來就有殘疾的孩子。所以這裡大多數的孤兒都是許宣放出風去,許了好處後,被人從外地接引過來的。
管縣令越看越滿意,撫須微笑道:“許員外,你這真是好大一樁善舉,功德無量啊!”
許宣拱手道:“哪裡哪裡,學生不過是經營生意,賺了點錢,想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罷了。”
宋朝時候,經商並不受人岐視,所以他雖自稱學生,顯得有功名在身,卻也不忌諱談及經商。
許宣哈哈一笑,又道:“學生成親多年,未得一子,也是想著,多做善事,得些福報,上天垂憐,能賜個一子半女的。”
里正周鴻心道:“恐怕這才是你做善事的真正緣由吧?這人沒有子嗣,定是妻子不能生育。他雖中年,卻是舉人,家財萬貫,人也是一表人才,我那遠房侄女朵兒若能給他做個小的,一旦有了子嗣,儼然也是二夫人的待遇,這買賣划得來,我回去且與我那堂弟商量。若攀上這高枝兒,我也得濟。”
何主簿笑眯眯地看著許宣,道:“許員外為朝廷分憂,我地方官吏理當支援。本縣常平倉裡還略有積蓄,只是不知許員外這裡需要每月貼補多少啊?”
宋代,官府設有慈幼局,由官府供給糧食衣物,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