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李二 這都是一封信叫來的人 (第2/3頁)
瓜州有點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到底是怎麼回事,我想了想,應該是這樣。”
“燕王府旗下大大小小的作坊,無論是煤藕作坊還是鏡子作坊,又或者是其他的作坊,都能讓幫工們吃飽喝足,拿到不錯的工錢,再加上作坊裡新開了一所學校,這些幫工們的生活比之前要好上許多。”
“這關他們什麼事?”
“兒臣知道新宮的建造進度很快,便讓作坊裡的夥計們寫了一封信,邀請了更多的親朋好友過來幫忙,只是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
“你是說,以前作坊裡的工人給家裡寫了一封信,然後他們就來了,就這樣?”
李世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一天,整個北衙計程車兵都穿著盔甲,拿著刀劍,這一切都是因為那些百姓。
“沒錯,乾爹!其實,站在百姓的角度來看,也不是不能理解。打個比方,煤藕作坊裡,有個叫劉大郎的匠人,他做煤藕的速度很快,而且還改進了好幾次,每個月能掙兩貫錢,普通幫工一個月能賺三四百文。”
“劉大郎在劉家村,就是個流民,後來實在混不下去了,就逃到了定襄。那些人得知劉大郎如今的生活狀況,自然要拿來做個比較,現在劉大郎一封信回家,劉家村就有上百人過來了。”
李世民聽到李想的話,也是一陣無語。
原來,這場風波,只是一封信引起的。
新宮的興建堪稱貞觀八年之最。
長安城的子民們,也在議論紛紛。
五合居。
郭得剛的名氣越來越大,長安城裡的很多說書先生,都喜歡學著他講故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說書內容的開創者。
而今天,他要講的,則是他根據最近聽到的一些傳聞,以及一些自己親眼所見的訊息改編而成,甚至起了個誇張的名字:“三萬工匠,不遠萬里,奔赴長安。”
“先生們,今天的故事,是從燕王遠赴登州,拯救天下蒼生開始的。說起來,前兩年夏,登州府連遭天災,百姓飢不擇食……”
“燕王隨遣唐使前往倭國,帶回了兩百萬兩銀子,還建立了市舶司……”
“聽說陛下要建一座新的夏宮,所以,所有的錢,都是燕王親自出的……”
“正所謂一箭穿雲,萬夫來投。燕王殿下下令,各大作坊的夥計們,都開始寫信給親朋好友……”
“前幾天,從全國各地湧向長安城的工匠,據說連玄武門的守衛都被驚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