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帝又與他說了幾句閒話,見他掩不住滿臉病容,這才起身離去。
張居正聽著皇帝在門外囑咐家人好好照顧自己,視線落在窗外的海棠花上,似乎又透過這些花,看向更遙遠的某處,腦海裡走馬觀花似的浮現起一幕幕往事:少年中舉,chūn風得意,當年的湖廣巡撫顧璘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
也就是從這句話開始,他的一生跌宕傳奇,輝煌到了極致,也耀眼到了極致。
鳳毛叢勁節,直上盡頭竿,那是他十三歲時寫下的詩句,一眨眼,數十載過去……
假如能再給我十年,我定能掃清大明的弊病,只要十年……
張居正慢慢闔眼,似有若無地嘆息了一聲。
幾天之後,朱翊鈞收到張家的奏報,說張居正半夜裡去了。
中國有種說法,叫死者為大,一般來說,生前的恩怨是非,死後也都煙消雲散,不予計較,但又有另外一種說法,叫趁你病,要你命,沒了張居正的張家,就是一塊砧板上任人宰割的肉,很多奈何不了張居正的人,都把矛盾轉移到張家身上,一時之間,上奏要求抄家的有之,要求流放張居正親屬的有之,更有甚者,要求將張家滿門抄斬的。
這些都被皇帝壓了下來,他以太師、上柱國的尊榮為張居正準備喪禮,並親往祭奠。沒有人知道皇帝與張家長子談了什麼,但就在次日,張家長子張敬修上表請求歸鄉葬父,並統計張家家財,共計huáng金萬兩,白銀十餘萬兩,悉數上jiāo國庫,皇帝接納並應允其所求,於是張家一門近百口人,包括張居正的弟弟張居易及其三個兒子,皆辭官返鄉。
雖然皇帝沒有像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那樣讓四品京官、司禮太監親自護送張居正的靈柩回去,可也沒了後來的抄家沒族,毀棺鞭屍,總算一代名臣,善始善終。
更多的人,將目光放在內閣上。
張居正一死,首輔之位就空了出來,照常理來說,作為次輔的張四維是可以遞補上去的,但是皇帝遲遲沒有發話,閣臣內部對繼任人選也幾度爭執不下,原先追隨張居正的王國光等人,在張居正死後,並沒有投向張四維,反而左右搖擺,舉棋不定的模樣。
最先站出來舉薦張四維的是殷正茂,有了帶頭大哥,其餘張黨人士紛紛跟上,元殊眼看時機成熟,不慌不忙地丟擲一份奏摺,內容卻是當年吳維良受趙肅之名到山西查張家田地逃稅的種種證據,趙肅隱而不發,臨走前jiāo給元殊,而元殊終於等到這個時刻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