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毫無懸念的獲勝 (第1/3頁)
躺平不倒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畫中一間木屋,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婦正在油燈下縫補衣服。
一旁的架子上碼放著一簸箕的桑葉,桑葉上有蠶在進食,也有蠶正在吐絲化繭。
院子裡一棵桃花樹盛開正豔,一名書生打扮的男子腳邊擺放著行李,抬頭望著夜空明月,手中捧著落下的桃花。
屋外的一條河流邊,停靠著一艘小舟,舟上擺渡的老鰥身穿蓑衣,似乎在等待著遊子的到來。
遠處的山中似有小徑,明月撒下光輝,讓山林帶著一絲朦朧的意味,寂靜幽深令人看不清前路。
眾人腦海浮現出遊子即將遠行,母親用針線縫補著兒子的衣物,一種別離之情湧上心頭,寂寞無言。
李泰白閉上眼回味片刻,睜開眼再次將詩句細細品度,這才將空白處的詩句念出。
原本就飽含深情,擁有不俗朗誦功底的李泰白,眼眶竟然開始溼潤,忍不住被這首詩詞牽動起心腸。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泰白閉上眼,深吸口氣,一滴熱淚奪眶而出,腦海中不禁浮現起早逝的母親,每晚忙碌的身影。
如今只有每年的清明時節,才能到母親墳前敞開心扉,敘說思念之情。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為人子女,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此!
“相見時難別亦難!寫得好啊!”
李泰白忍著熱淚反覆唸誦。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這看似在說著春蠶的一生,以及蠟燭燃燒殆盡後的場景。
但是這又何嘗不是比喻父母的愛嗎?
而老師對學生的愛與父母對子女的愛,其實又有什麼分別呢?不一樣在育人嗎?
所有人唸到這首詩時,都忍不住在腦海裡回想起父母操勞的畫面。
小時候父母抱著生病的自己看病,忙完工作後,還要熬夜陪在身旁。
長大後父母忙著掙錢,供自己上學讀書。
捨不得吃的讓給自己,把最好的拿給自己,出門在外,怕自己吃不好,穿不暖,總要一次次反覆唸叨。
我們總忍不住厭煩並呵斥一聲囉嗦,但是歸根結底,他們是因為愛我們,用一生去呵護我們!
就像是春蠶用自己的死亡,去奉獻蠶絲給人們禦寒,溫暖我們。
他們就像蠟燭一般燃燒自己,流下一滴滴淚水,也要照亮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