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心機,忙前忙後,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純粹賠了夫人又折兵。
不但為楚國作了嫁衣,而且致使宋國損失慘重,國際聲望跌入谷底,更是為我們留下了一個蠢豬式稱霸的歷史笑談。
對宋襄公,魯僖公是有話要講的。
因為在魯僖公看來,宋襄公這樣子至少是光明正大的,他沒搞什麼陰謀詭計。
泓水之役中,宋襄公沒有趁人之危在楚軍渡河時來半渡而擊,未在楚軍抵達泓水北岸尚未列陣時果斷出擊。
反而是楚軍,趁宋軍還在等候時發起突襲,這才導致宋軍大敗。
按理,仗就應該這樣打。
突然,魯僖公想起魯國與邾國的升陘之戰,邾國也是用這樣無賴的手段戰勝了魯軍。
難道,今後大家都不用講戰爭禮儀了麼?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對邾國,魯僖公當然是隨時可以報復的。
雖然升陘之戰魯國敗北,但無傷根基。反倒取得勝利的邾國,損失了大量有生力量。
現在關鍵是齊國這樣的大國,齊侯看來就不是一個講道理的主。
宋公對齊侯可謂是恩重如山,齊侯卻恩將仇報,最後落井下石,害了宋公性命。
這種人,得防著點。魯僖公想著。
中原幾十年的相對和平,深深掩蓋了列國諸侯間的層層矛盾。
沒了中原諸侯聯盟這個玩意兒,尤其是沒了象齊桓公這樣強有力的盟主,整個就亂了套。
既然沒地方說理,也就不需要說理了。
講道理的最好辦法是秀肌肉亮拳頭,那就打吧。
於是,到處都是戰火。
宋國先打了曹國,再與鄭國開撕。
鄭國打了滑國,因此又與衛國交惡。
衛國除了對鄭國不滿外,更與邢國打成了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地步。
魯國打了邾國,邾國滅了須句國,魯國與邾國又大打出手。
齊國趁宋國虛弱討伐了宋國。。。。。。
強大可以欺凌弱小,弱小想辦法報復。歷史積怨也好,新的矛盾也罷,一言不合,就一拳頭掄了過去。
魯僖公看著驚心,中原,真的需要有人來主持大局啊。
不是楚國已經為新的盟主了嗎?
是的,但是楚國貌似很不適應當盟主的習慣。
齊桓公時代的中原諸侯聯盟盟主,是調停為主,召開盟會,分清是非曲直,再聯合討伐不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