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才。
邑中居戶,皆有田產。水稻收割是邑中大事。百工亦有良田,乘扁舟往來溝渠,收割水稻不提。滿邑稻香撲鼻。就連新釀的松泉釀,也生出一股稻穗清香。去年陳糧還未吃完,倉樓又裝新糧。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此乃樓桑大治之始。
自家良田百多畝,收了千石稻穀。加上三十稅一的田租,劉備家共獲新糧五千石。看似很多。實則並不算多。劉備家的倉樓,每個糧倉能存糧兩萬五千石。五倉連橫,能盛糧十二萬五千石!
五千石不過是零頭。
邑民家倉樓雖不能與劉備家相比,卻也能盛糧數萬石。恰逢北地豐收,谷價稍跌。劉備這便託安平崔氏和遼東田氏,購糧填倉。
復爵後,涿縣城中也劃了塊宅地,留給劉備建造陸城侯府。
劉備卻把侯府選在了老宅。城中土地一直空著。縣令多次來信,詢問督造事宜。劉備推說學業繁忙,無暇他顧。割稻前,縣令又修書來問。劉備想了想,決定把侯府建起來。至少先圍個院牆再說。
無奈,秋收後,邑中青壯皆在良匠的帶領下,搶在天寒地凍前,通渠鋪路。別無人手。縣中府邸,只能再往後順延。
今冬,恩師不準備回鄉。反將一家老小悉數接來。學壇後院精舍眾多,足夠居住。再說,即便是涿縣也沒有樓桑諸多便利。尤其是對於年老氣衰的名士大儒來說。酷暑凜冬,都是難捱。尤其是凜冬。精舍直通湯池鍋爐房的暖櫃,舒適的寢墊,以及各種可口的美食、煮酒和熱湯(熱水澡),即便隆冬飛雪,也不再難熬。
最近黃敘和蘇雙整日出雙入對,親如手足。原來是看上了一頭和龍爙形似的棗紅色小馬駒。只不過比起通體棗紅的龍爙,這匹棗紅身黑鬃尾的小馬駒毛色斑駁,雜生白點。
母親看過說是:駁騮(bó liú)。
“白馬駁騮,更生不休,富有商人,利得如邱。”說的就是此馬。
馬比人長得快。三歲便能騎乘。再過三年,黃敘也不過十歲,距離成年尚早。卻也無妨。駿馬壽命可達三十。二十歲前,都堪大用。青騅馬,劉備誰也沒許,就留給牽招。
青駹馬的後代,牽招定會喜歡。
話說,牽招一直忙於護衛崔氏商隊。即便往來樓桑,也短暫停留。有幾次夜晚泊港,天不亮便駛離。甚至沒能與劉備見上一面。劉備復爵,第一時間便通知了牽招。牽招自然替劉備一百個高興。彼此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