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3 (第1/3頁)
南林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個錢怎麼行。你阿母不是黃棘裡嫁到這邊的嗎?讓她找你舅家呀,有你撐腰,你舅家也不敢甩開你阿母單幹。我們也攢下些錢了,拿去做本錢,在亭中收菜賣到縣裡,一趟就能得利,絕不會虧了的。黃棘裡,善居里,還有我家的陽裡,這就三里的菜可以收了。”
兩人在休沐時也不休息了,一起到林嬰家裡,拿紙筆出來寫呈給關市的公文。他們都是三年裡在學室主攻數算速成的學子,寫文章不太在行,拿慣用的鉛筆塗塗改改忙了半天,總算文從字順,把意思表達清楚了,然後才拿毛筆正式謄寫了一份,署了兩人的名。
在家也待不住了,雖不好張揚,但他們也先跟家裡人說了。林嬰的母親雖是寡婦,但能把他拉扯大,也是個能幹潑辣的婦人,一聽這主意比林嬰還積極,立刻決定入夥,還把林嬰寄回來的錢全從地裡挖了出來,準備他們那邊說定了,就回母家找兄弟說。
反而是王義家不太積極,因為他家現在就有個豆腐坊很來錢。王義的父親自己要下田,母親擔著家裡的一攤子事,現在主要是他大父大母和姑母王沐在做活,家裡人力已經這樣緊張了,哪裡還有人手收菜賣菜。
王義在家好產歹說沒說通,想了一晚上,提前回縣的那天早上又鄭重其事地把家裡人聚在一起,說道:“家裡人力不足,阿父為什麼不在裡中僱幾個人呢?我們九叔那一家生了六個兒子,只有十畝地,只能給人庸耕餬口。大父大母早起辛苦磨豆,不如從他家僱一人來做。”
大父不肯,說自己還做得動,不願意分利潤給人。
王義早就料到了,不慌不忙地繼續分析:“家裡的豆腐坊是亭裡給的獎勵,又沒說只能在鄉里做。阿父僱兩個人,我們開到縣裡的旗亭去。賣得多了,僱兩個人也就不虧了。”
家裡人一下被他說得痴呆起來,這是他們從沒想過的事情。畢竟他家不是商籍,祖祖輩輩都是老實在地裡刨食的人家,服兵役打仗都沒在戰場上立下什麼能說嘴的功勞,彷彿種地就是他家的宿命。
這次亭裡給了獎勵,本來家中還擔心給換成商籍,結果亭長說軹道亭特殊,他家既然還是以種地為主,那就不入商籍,只王沐給入了商籍,也是她反覆問了不影響陳耳將來的前途才肯的。
豆腐坊的生意很好,不過一里之中也就百多戶人家,又不是天天都要買,所以數量總是有限的,他們又沒人挑著擔子四處去賣,一家人覺得滿意,也不過是因為地裡收成好,有這個進項全然覺得是天上掉下來的,多一文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