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6 (第1/3頁)
南林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當然更願意了。
於是他們又做起了羊毛的二道販子,樂滋滋的拿羊毛和馬匹換了茶磚回去,倒手給遠處的部落,給自家換來更多的牲畜。
不過,也就到了夏天吧,戰事停了,漢人那邊卻又將羊毛製品賣了回來。
部落的小王將腳洗乾淨,踩進了針織機編織而成的羊毛襪,彈性很好的襪子貼合著腳,溫暖柔軟的觸感讓他不由動了動腳趾,叫道:“多買些,這個好,天涼就好穿了,那時肯定貴,趁現在多買些。”
毛衣也不錯,不過對他的用處不大,他更喜歡染色的毛呢布料,並沒有裁剪,可以隨著喜好自己裁衣。冬天在草原上是不夠使的,但入秋可以穿,這穿在身上貼伏而垂順,顏色染得也鮮豔好看,可比他現在的毛氈料子強多了。
漢人織的地毯也好,他統統都想要。反正他們部落不缺錢,至於遠處其他部落,完全可以多養些羊嘛。
魏商還沒有把毛衣大量運去匈奴那裡賣,而是賣給自己人。
北方天寒,入秋就好穿了,毛衣不擋風,但穿上很暖和,普通人家有這個就比過去強多了。
關鍵是價格也沒有特別貴。邊郡地方的布價要比長安高,按著布料疏密程度不一樣,做一件單衣至少也是百錢以上。而一件不帶花色的粗線普通毛衣,也僅僅賣一百五十錢就是了。
實在不想買,也可以買毛線自己織。兩斤線,就賣你五十文錢,自己花點時間織出來,立地比買件漏風的單衣還省五十文,值不值?
這可太值了。
因為羊毛現在不貴。匈奴人有的是羊毛。最窮苦的牧民,只要他還喘氣,他就得養羊,不然怎麼活。他們平時會用到羊毛,用來做繩索、毛氈等日用之物。但他們的羊毛實在太富餘了,根本用不完。
現在漢人要收,而且只有漢人要收,對他們來說,也就是運送過來交易比較麻煩,其他都是白賺,各個部落還怕漢人不收自己的,搶著壓價。
價格就被打得很低了。可能這事隨著紡織業的發展會變化,但至少目前羊毛真是相當價賤的貨物。這五十文,大部分是後期洗、梳、紡的材料費和人工費給抬上去的。
毛衣主要的市場在上谷郡之外。那些還買不到毛線的地方,不是窮到單衣過冬的人家,在權衡之下,不少都會選擇買一件毛衣。
有錢人則是買帶花色的,還有用山羊絨織成的價格比起毛衣陡然拔高的羊絨衫。這自然也有毛衣輕便的緣故,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劉徹在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