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0 (第1/3頁)
南林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米,明年在附近教人種馬鈴薯才是正理。”
“不錯。”杜如晦想起收穫的時候,仍是滿滿的驚歎,“我以為與芋艿相仿,沒想到起出來有兩千多斤。這還不算,我看重的是在沙鹼地上種的那些,竟然也有七八百斤的產量,這就不簡單了。”
馬鈴薯和紅薯不受皇帝看重,所以李世民並沒有為了育種而全選用肥沃的地塊,而是弄了各種土地作試驗。房杜二人是看著這兩種塊莖類的作物種在山坡上,種在下等田裡,種在旱田裡,長得那發育不良的樣子讓他們擔心絕收,結果收穫時還有這麼多。
芋艿是如今的救命糧,產量也很高,口感還細膩,但它有個缺陷,需要高溫溼潤的環境,最好是在水田生長,這限制就太大了。
紅薯也不耐凍,可馬鈴薯不但不需要溼潤,它連高溫都不需要。雖說這一點兩人還未親見,但他們相信李世民。
可以種旱地,可以種山上,可以種沙壤土,可以承受得起突然的乾旱,可以經得起忽如其來的降溫。還有比這更合適的度荒糧麼。
更何況芋艿一年也就種一次,它能在春、秋種兩次!
不過也有個麻煩。房玄齡和杜如晦分吃了那個小紅薯後又回來剝花生,他這次不急著吃,先耐心地剝,剝一小堆在盤裡慢慢拈入口,道:“麥稻和玉米的種子已經有人來要了,準備在自家莊園廣種。這方面不用愁,二郎讓人學的技術,他們自然會叫人來學。但馬鈴薯和紅薯,就要我們自己教了。別的好說,不能重茬這個問題一定要叫農人記住才行。”
“所以也不能急,唐國公府的莊園先種上,然後像二郎那樣,叫附近村子的人來學。”杜如晦嘆氣,“多有家中少了丁壯的,老弱婦孺拉不動犁,做不動活,收成好不了。能糊弄著種點馬鈴薯,多少也能填一填肚子。”
兩人一肚子治國安邦的想法,奈何只是小吏,只能對坐籌謀,先顧到眼睛能看到的、自己能管到的地方。
僮僕清理過三次瓜子花生殼之後,打獵歸來聽聞房杜來訪的李世民興沖沖趕了過來,僮兒收拾了桌面,又擺了新酒和……果汁。
杜如晦見李世民給自己倒了一盞果汁,忍不住笑了:“二郎竟然不飲酒,若不是親見,我定是不信。”
李世民看看他倆的杯中酒,很是嘴饞,但還是堅強地搖了搖頭,“我年紀還小,不能飲酒。”
這是他從後世學來的,沒成年喝酒傷腦子,他拍戲時點了啤酒被演太后的老太太數落了,他就改了。要叫他以後都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