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9 (第2/3頁)
南林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的就不說了, 來護兒四萬精兵僅數千得以回返;宇文述30餘萬人渡遼河, 迴歸者不足三千。
他也沒別的辦法,只能按著既定的計劃,定時上書報告試驗田的狀況,並在上書中表達自己想任武職, 為國征戰的決心。
等水稻收穫, 土豆紅薯也從土裡挖出來的時候,被徵遼事搞得家破人亡的大隋百姓已經忍無可忍, 隋末三大起義軍中的瓦崗和竇建德都已經成形,其他沒成氣候的起義軍更是層出不窮。
房玄齡和杜如晦窩在李世民的莊子上嗑瓜子——這是夏天剛收的, 剝花生——這是剛收上來不久的。
李世民心情不好,今天帶人出去打獵了。房杜二人跟他已經混熟了,自己來他莊子上吃吃喝喝聊天,他不在也沒關係。
主要是在這聊天比較自在。
可以罵一罵不敢在外面罵的人。
“天子無道,大隋看來國祚不永了。”
房玄齡剝花生的手一絲顫動也沒有,一捏就將花生殼分成兩半,把紅衣一搓,一顆白白胖胖的花生仁就丟進了嘴裡。
然後他才不鹹不淡地提醒了一句:“克明慎言。”
杜如晦喜歡嗑瓜子,只加了粗鹽炒熟的原味瓜子帶著天然的香氣,用門牙輕輕一磕,舌頭一卷,瓜子仁就掉出來了。
他憤憤地又嗑了兩粒,飲了半盞酒,最終還是嘆了口氣:“若二郎再長十歲就好了。”
儘管那實在不像是個十三四歲的少年,但這年紀真是個大限制。這半年來,三個對朝廷都心懷不滿的人湊在一起,漸漸都不裝了。李世民更是不裝了,他心理年齡可不止現在這個歲數,房杜二人覺得自己完全是在和一個青年人交流,尤其是說到軍事,儘管二人對兵法不是太懂,但至少聽起來很有道理。
再想李氏本來就是武勳家族,這軍事能力總是有譜的。兩人就不禁遺憾起他的年紀來了。
說來也好笑,就是在去年的時候,包括他倆在內的很多人,其實還沒有產生“大隋氣數將近”的想法。極端一點的,也不過想著楊廣暴斃,換個皇帝興許就好了。
但大業七年,也就一年的時間,盜賊蜂起,天下不說大亂,也是明顯不安定了。大隋的中高層可能還遲鈍著,像房杜這樣官職低微,因而更知民間狀況又目光遠大之人,已經形成了清晰的認知:大隋要完。
而且國人重視以史為鑑,大隋現在越來越有大秦的發展趨勢了。天下一統,儲位風波,苛政猛於虎,小民不堪忍,天下盜賊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