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1 (第1/3頁)
南林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笑,但再想一想鐵官現在的高爐跟過去相比的情況,他又沉默了。
秦王從後世帶回來的知識,陳葦將之復現,所以只要成功了,就還是可能的吧。
王綰也湊過來說小話:“以前只覺得鐵器不夠用,要是真煉這麼多鋼,我現在琢磨要怎麼用出去了。還有礦石,要不是用上火藥都供不上,現在更麻煩的是怎麼運才趕得上這鐵官用的?”
李斯:“所以就算成功了,別處暫時也不會改。大王的意思,還得陳少監的另一個專案成功了才能推廣。”
三個人都看向陳葦。陳葦現在掛了個少府少監的官職,但不需要她管理,只是為了方便她的研究從少府調配資源罷了。
她剛畫好一張圖,交給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青年接過後伏案同樣寫畫起來,也不知道在忙什麼。
外行看熱門,內行看門道。
另一個專案快成功是蒸汽機,不是砸石頭和礦井抽水的型號,而是能讓各個工廠都能用作動力的小型化蒸汽機。她把弟弟陳耳帶在了身邊培養,對此王沐樂見其成。
如果不走學者的道路,那要麼考個小吏慢慢升職,要麼上戰場搏軍功。後者太危險,前者太慢。陳耳沒有陳葦超出常人的資質,但同父同母所生,智商上確實比旁人強一點。
陳葦帶著他,教育資源也比旁人好,現在已經可以給陳葦打下手做事了。不過現在做的是呆事,陳葦繪圖計算,讓他複核一遍。
匠人直接複製嬴政帶回來的蒸汽機,已經炸了好多回了。陳葦接手之後認為不能這樣蠻幹,所以她先用試驗劃定了一個鋼鐵大概的承受範圍,然後用旁人看不懂的資料去計算不同設計成功的可能性。
秦與漢的工匠在秦王與漢武的溝通聯絡下,一起著手解決工藝上的具體問題,而總體的設計,就要看陳葦這個學得最早的專業人士了。
要是這爐鋼能成功,並且達到她的要求,那這個專案也可以說接近成功了。
一直在爐前守著的大匠來報,要開爐了。
安全起見,他們離得都遠,這時候也沒靠近,就聽爐前傳來壓住聲音的歡呼,陳葦沒動,李斯幾個人到底沒忍住向前過去,看見紅亮的鋼水傾瀉而出,一時間幾個文科大佬亦是被從未見過的工業之美所震撼,半晌沒能說出話來。
最後的最後,當大匠報上資料時,聽著百噸的數字,幾個人的思維終於落到了實處,竟然與王綰方才的感嘆一模一樣:“這麼多鋼,怎麼用啊?”
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