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6 (第2/3頁)
南林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縣為郡治,將這一帶劃分為泗水郡,所以分到這裡的王義學的就是郡治沛縣的方言。現在他來做縣令,儘管一口秦腔實在明顯得不能再明顯了,但他說得慢一點,當地人確實也能聽懂。
同樣的,百姓對他說話慢一點,他也能明白。有這個基礎,蕭何知道,在沛縣生活一段時間,這個王縣令只要自己用心,很快就能無障礙溝通了。
秦國用心和細緻到這個地步,讓他有些警醒,尤其是本地豪傑與好勇鬥狠的遊俠兒惡少年走了不少,剩下的不是性子謹慎的就是有家小拖累的,對進入秦國官吏體制也比較積極——這種結果不知是不是也在秦國的謀劃內。
蕭何便收了手,停止從中操作,向新來的縣令表現出了友善和靠攏的態度。
王義初來乍到,也是頭一回主管一縣之地,心中確實沒有底。有當地實權官吏主動協助,他也很高興。不過王義還記得學習的時候有說,他們這種從關中來的秦吏,最忌諱的就是被當地人抱團架空,乃至糊弄戲耍。拉攏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自己提拔親近,以及把關中這些年了不起的事業從頭做起來。
他也不是一個人來的,一起過來的還有透過了少府農學考核,經驗豐富的嗇夫申紀,以及年過四十,立有軍功的縣尉林行。
除此之外,還有個二十歲出頭的佐吏蘇思,看起來家境很好,許多事都不太懂,但學問是真的不錯。王義在路上也問過,蘇思自述家中與勳貴有親,不過現在陛下重實用之學,所以家裡讓他自己先考試做官,學著做點事,以後再給他安排。
蘇思說著還頗為誠懇地向王義行了一禮,請他教導提點自己。王義怕得罪人,雖說答應下來,開始也不敢太用他,不過不管怎麼樣,總歸多出一個幫手。
並不是每個縣都有這樣的配置,王義也不是很清楚,他只知道郡治所在一般都會盡量配備齊整,無論如何都會有一個秦人縣尉。
嗇夫則不一定是關中老秦人,新納的韓地裡學得好的農學弟子也有機會。
那些郡治之外的縣城就是看缺額,缺什麼才會派人去。所以他們特別重要,要讓六國遺民看到秦國的好處,安心做秦國的子民。
王義是帶著使命感來赴任的。
現在縣中缺額仍有不少,好在主吏掾蕭何是個很能幹的人,也很配合。王義向郡中發文申請,很快得到許可,縣中自行組織吏考,將缺額補足。
豐邑,劉太公想起報名遠征的三子劉季,內心仍然滿是憂傷。他原本想得好好的,三兒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