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瞻基略感失望,本以為能收穫些有用的東西,卻沒想到,此人也沒什麼真本事。
如果加印寶鈔能解決問題,放開印就好了,紙鈔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想印多少印多少。
朱元璋開國之初,由於銅的產量低下,相對應的銅錢鑄造也非常困難,面對這種情況,朱元璋的解決辦法是設立寶鈔提舉司,大量發行紙幣,即大明通行寶鈔。
為了全力推行寶鈔,朱元璋下旨禁止民間金銀交易,禁止實物交易,只要大於一百文錢的交易必須用寶鈔,否則就會被治罪。
很明顯,老朱同志並沒有金銀本位的概念,寶鈔想印就印,朝廷賑災印寶鈔,賞賜大臣用寶鈔,外國使節前來納貢也給人家寶鈔。
當初朱棣首次出征漠北,大勝而歸,朱元璋一高興,賞錢一百萬貫,當然了,還是寶鈔,而且是現印的!
也不知道朱棣拿著一張面額一百萬貫寶鈔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在沒有相應數量金銀作為支撐的前提下,無限制地發行大明寶鈔,立刻引起通貨膨脹,最開始一貫寶鈔等同於白銀一兩、銅錢一貫,可以折換米一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至洪武三十年,一石米則需要十貫寶鈔。時至今日,一石米居然要五十貫寶鈔。
寶鈔迅速貶值,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眼看局面就要失控,朱棣只好恢復了金銀和銅錢交易,特別是鄭和下西洋之後,海外的白銀逐漸流入,使得銀子開始成為主要貨幣之一。
朱棣只管騎馬打仗,開疆拓土,但是朱瞻基性格縝密,而且因為他本就出生於戰亂年代,對民間疾苦多有了解,他很不理解,為何寶鈔上明明印的五十貫,卻只能當做一貫來使用,這個問題曾經請教過很多人,但是,即便是當朝首輔楊士奇都無法給出答案。
想想也對,連楊師傅都回答不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書生,怎麼可能會知道?
“單單加印寶鈔,只會讓寶鈔貶值,我說的大明的錢並非一成不變,指的可不是寶鈔。”
猛然間,朱瞻基眼前一亮,趕忙問道:“林兄能否詳細說說?”
“可以是可以,只是……”
看到林墨的反應,朱瞻基當即說道:“林兄有什麼條件,但說無妨!”
“不是那個意思,”林墨為難地說道,“就怕一時半會說不明白。”
“林兄儘管說來,在下洗耳恭聽!”
林墨的擔心不無道理,畢竟涉及到很多專業名詞,跟你講了你聽的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