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夷國來附 (第2/7頁)
明月共舉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只能建一些載幾十人的小型戰船。
但這些小型戰船,也可以初步滿足大楚水師前幾年的需求了。
並且楚維已經跟這些船廠說好了,甚至選定了三家規模較大,潛力較足的船廠。讓它們多去寧國那邊挖一些造船技師,努力造出能載百人,乃至數百人的大戰船來。
至於錢財方面,大楚水師背靠著整個楚國,絲毫不用擔心。
你們能造出船來,水師就收。
受著這個激勵,這三家船廠已經開始派人,去寧國挖牆腳了。甚至不止是他們,其它一些較有野心的小船廠,哪怕沒有受到楚維的要求,也開始動了心思,想做這筆生意。
因此哪怕沒有吩咐,也開始派人去寧國、甚至是周國、梁國挖牆腳了。
?
周國、梁國?
是的,別懷疑,這兩國也是有水師,也是有船廠的。
畢竟這兩國也面臨長江,國內也有不少水道湖泊,梁國甚至靠海,這自然有著用船需求。
只不過這兩國水師,定義和陸淵的大楚水師一樣,都只是防禦性質的罷了。
舉國上下,也不過三五萬人,防守有餘,進取就不足了。
相較於是江南水國的越國,周國、梁國終究是內地平原較多,面臨的也都是內陸大國。來自陸上的壓力更大,精力自然也只能專注於其上。
與其花費大代價,去建自己並不怎麼用得上的水師,把這些錢省出來,多養個幾萬十萬的兵馬,拿來和其它各國爭鋒不香嘛?
水師這種東西,養個幾萬,足夠防禦就夠了。
又不是誰都是越國,需要靠水師立國。
正是處於這種心理,故在天下間,雖然周國樑國的水師規模其實也不小,都有數萬之眾。
但比起聲名來,比起擁眾十萬,甚至多時十數萬的越國水師,還是差得遠了,不為眾人所知。
但聲名差了點,並不意味著兩國的船廠技師,功夫就差了。
這兩國,能靠水師抵禦越國這麼多年,能說手底下沒點功夫嗎?
它們的戰艦其實也是不差的,水師人才也不少。
等把這些人挖回來,大楚各船廠的造船水平,絕對能升好幾個臺階,甚至可以說直接飛躍了。
屆時楚維那邊,再挖來足夠精通水戰的人才,用幾年時間,訓練出一批慣於水戰的精兵。
大楚水師,也就算定了。
……
水師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