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主動聯絡上了這兩位科學家,並在唐的建議下,與唐的合作伙伴彼得取得了聯絡並會面。最終,他決定前往彼得的實驗室從事核糖體的研究工作。經過不懈的努力,文卡終於在1978年成功獲得了生物學博士學位。
1978年的秋天一直到1982年,文卡來到了美國耶魯大學化學系彼得·摩爾的實驗室,開展並完成了博士後研究工作。在這個時期,科學界對核糖體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核糖體的基本概念也已經建立起來。人們發現,所有的核糖體都可以分為大、小兩個亞基,這一發現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奠定了基礎。
1983於本諾·斯科恩為文卡提供了在美國布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生物系的工作,他一直待到1995年。在這份工作期間,文卡開始研究染色質的組成方式並進行中子散射核糖體實驗。文卡在學術休假期間,在獎學金和布魯克海文提供的半薪的條件之下,到劍橋LMB學習結晶學以便分析它的結構。因為LMB是蛋白質晶體學的發源地,而劍橋是所有晶體學的的發源地。
1995-1999年,文卡在劍橋LMB結識的朋友韋斯·桑德奎斯的邀請之下,來到美國猶他大學生物化學系擔任教授,工資比在布魯克海文高出百分之五十。文卡於1999年舉家搬到英國,成了英國劍橋醫學研究理事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小組的領導,開始研究30S亞基。
文卡於2003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08年起任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研究員,主要研究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以及抗生素對核糖體的作用。目前是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劍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資深科學家。
2009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美國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托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3人共同獲得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貢諾·厄奎斯特首先宣讀了獲獎者名單。他說,拉馬克裡希南、施泰茨和約納特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獎,核糖體是進行蛋白質合成的重要細胞器,瞭解核糖體的工作機制對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3月18日,英國皇家學會官網釋出,由英國皇家學會理事會投票決定,諾貝爾獎得主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爵士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新一任會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