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章 (第1/3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p>好一個精妙的設計!無論北朝鮮成與敗,最終蘇聯都會得到他們想要的不凍港。
斯大林決定支援金日成發動統一戰爭的時候,實際上毛主席還在莫斯科,但是斯大林不僅沒有把這個決定告訴中國領袖,還特意指示駐朝鮮大使什特科夫轉告金日成,一定要對中國保密。
斯大林之所以這樣做,目的無非只有一個,那就是要生米做成熟飯,造成既成事實,讓中國只有一個選項,那就是:
到1950年4月,斯大林已和金日成就發動軍事行動達成一致。這時候才要求金日成必須要到中國,徵得中國的同意後,才能發動統一戰爭。斯大林這一招不可謂不毒辣。
金日成一聽還要先去北京請示,心裡一百個不願意。
實際上,金日成打心眼裡瞧不上中國。
第一,朝鮮建國比中國早,在解放戰爭時期朝鮮還支援了中共不少東西,金日成自認為在社會主義陣營,朝鮮還是中國的大哥呢。
第二,新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在金日成眼裡只有蘇聯這個大腿,中國要啥沒啥,請示個啥。
金日成哪知道斯大林心裡打的鬼主意,支支吾吾不想去。
斯大林說,亞洲革命的事情是中國方面說了算,要想發動統一戰爭,必須要徵得中國方面的同意。
金日成這才不情不願地去了北京。
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秘密到達北京,與中國領導人舉行了會談。由於中國方面對金日成和斯大林商議結果一無所知,當聽金日成說斯大林已經同意發起軍事行動的決定時,毛主席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慎重起見,周恩來前往蘇聯駐華大使館,透過大使向斯大林求證此事是否屬實。
而斯大林的回電內容是:
「鑑於國際形勢已經改變,同意朝鮮人關於統一的建議。同時補充一點,這個問題必須由中國同志和朝鮮同志共同解決。如果中國同志不同意,則應重新討論解決這個問題。」
在蘇聯和朝鮮已經達成共識的前提下,中國根本無法提出否決意見。
朝鮮不高興是其次,主要問題是中國剛和蘇聯簽訂了同盟互助條約,如果得罪了蘇聯,條約的相關援助協議無法落實的話,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可能會面臨極其困難的局面。
中國方面不置可否,並沒有做出什麼承諾。而且金日成是抱著完任務的心態來的,就是來跟中共打個招呼,回去好跟斯大林說,我已經跟中國同志商議完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