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認識論的領域裡衝刺讀《神曲·天堂篇》 (第1/6頁)
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七歌用上帝對人類的雙重複仇這個例子,清楚地說明了認識論發展的階段性。雙重複仇就是認識的兩個階段:從自發的同情心到主動的自我解剖。認識的發展中,愛與自我犧牲的基調始終不變。首先,上帝為了讓人類知罪,獻出自己的兒子耶穌。這個復仇類似於良心發現、不自覺的自我懺悔、折磨的初級階段。人心被喚起了同情,但惡依然存在,所以復仇不可能徹底,因為人還可以將罪惡的原因推向外部,反正有耶穌為他們承擔。認識要前進就必須進行另一次新的復仇,在這個復仇裡,上帝讓人們自己面對了死亡,一切惡都要由自身承擔了。這是更為嚴厲的自審、自戕的精神活動,人上升到了藝術境界,只要行動,身體就發出光焰。讓內心遭到撕裂,讓人看見自身的卑劣,這就是上帝的第二重複仇的內涵。只有精神上經歷了煉獄的人才可以窺破其間的奧秘。雙重複仇的方式也正是藝術表演的方式。超越了自發同情心,人表演著自我犧牲,並在這種無止境的表演中直接與神相通。
“因此上帝必需依他自己的途徑,
使人類復得他們完美無缺的生命……
因為上帝拿出自己的身體,
使人類能夠重新提舉自己,
比僅是頒賜一紙赦罪令更為慈悲……”
[116]
對猶太人的懲罰同樣也是上帝對人性的“提舉”。光有同情心還不足以贖罪,自戕才是自救的途徑。就是為此耶穌才降為人,為人性提供表演的舞臺,也使人獲得不朽的本質的。作為今天的讀者可以從詩中體會到,雖然作者是有神論者,但他的每一種表演,都可以從中找出對稱的人性的涵義,這是因為所有的詩人都是徹底的人道主義者。詩人的世界觀,正是基於這種永無止境的人性探索。因此這裡表面敘述的是宗教起源,我們卻可以從中看出文學的規律,而這個規律,已經在這部史詩中不斷得到昭示。
“你們的生命卻由至尊的‘慈愛’,
不假媒介而賦給的,上帝使它產生愛,
因此它此後永遠思慕上帝。”
[117]
這裡的上帝完全可以看作精神理念。人的生命的特殊屬性使人成了會愛的動物,並透過奇妙的自我犧牲的表演將永恆的愛發揚光大。這是上帝的特殊恩惠,也是人性中固有的偉大。
第八、九兩歌探討的是慾望的走向。在魔鬼肆虐的下界,當人只能無所作為時,人是否應該頹廢?這兩歌中詩人透過“說”來層層展示靈魂。表面說的是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