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手殘眼還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也管三頓飯的情況下。
那種燒煤的爐子已經開始在天水推廣,不僅是大戶們買了去,就連家裡富裕些的普通百姓也買了取暖,戰俘營舍不得用這個,不過倒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用石頭壘了類似的灶臺,又抹上石灰,同樣不會露出毒氣來,上面再加個小鐵鍋燒水,冬天的時候喝一碗還是很暖和的。
唐家河的露天煤礦吸收了大量的魏軍民夫作業——這個煤礦比想象中還要好開採,只要挖開表層土石,下面全都是成片的煤炭,甚至連挖洞的事情都省了。
由於整個天水都在消耗煤炭取暖,這些魏軍民夫每天的任務就是挖出來煤後敲碎煤塊,然後跟泥混合起來做成煤球,再把它們風乾。為了保護這些人力資源的健康以便讓他們更好的幹活,楊儀要求煤廠每次要留足了漢軍士兵和魏軍民夫的用量才能販賣剩下的煤炭,這些煤炭一部分被天水當地的大戶消耗,還有一部分被連同精緻的煤爐(由天水姜家打造)一起被商隊送往長安作為奢侈品販賣。
而爐渣則被集中回收——根據書上的說法,這些煤渣不但可以用於肥田和改良土壤,還可以用來製作築路材料,當然也有其他用途,不過以季漢在天水的工業水平短時間內哪個也做不到,所以留下一部分用於種地後,大部分煤渣被用來鋪路——這也是魏軍民夫最近的另一項工作。
大量煤渣被碾碎並跟泥土混合起來,就這麼鋪在天水郡的道路上,目前主要鋪設的是兩處礦藏到冀縣的路段,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楊儀相信這樣的道路會拓展到整個涼州乃至益州。
“以後還要建立那個書上說的水泥廠。”看著施工中的民夫,楊儀就這麼對姜維說,“到時候城牆上鋪上水泥,裡面上撒上煤渣再用水泥鋪路,就不會因為道路泥濘耽誤行軍和輜重運輸,等到我們熟練了,就把這項技術帶去益州,把益州的道路也鋪上水泥。”
姜維看了看眼前的施工進度,又想了想整個涼州的大小,雖然他沒去過益州,但是想來益州也不會小,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度不知道要幹到什麼時候,不過他還是點點頭贊同楊儀的計劃,畢竟在漢軍中管理了這麼久的後勤,他也知道有大量的損耗產自運輸途中,能減少一些終究是好的,前提是這段時間魏軍不會打過來。
由於天氣越來越冷,最近漢軍操練的時候都不穿甲了——冬日訓練是一種成本極高收益極低的做法,最大的目的其實是讓將士們不要武藝生疏,那些冬衣極大緩解了將士們冬日訓練的痛苦,不過依然不能穿甲——冰涼的甲片會加速體溫的流失,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