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德威
<blockquote>
我需要愛情故事——這不過是我求生的本能,無須逃脫。①
</blockquote>
郭強生是臺灣中堅代的重要小說家,最近幾年因為同志議題小說《夜行之子》(二◯一◯)《惑鄉之人》(二◯一二)以及散文專欄而廣受好評。即將推出的《斷代》代表他創作的又一重要突破。在這些作品裡,郭強生狀寫同志世界的痴嗔貪怨、探勘情慾版圖的曲折詭譎;行有餘力,他更將禁色之戀延伸到歷史國族層面,作為隱喻,也作為生命最為尖銳的見證。郭強生喜歡說故事。他的敘事線索綿密,充滿劇場風格的衝突與巧合,甚至帶有推理意味。然而他的故事內容總是陰鬱濃麗的,千迴百轉,充滿幽幽鬼氣。這些特徵在新作《斷代》裡達到一個臨界點。
郭強生的寫作起步很早,一九八七年就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作伴》。這本小說集收有他高中到大學的創作,不乏習作痕跡,但筆下透露的青春氣息令人感動。之後《掏出你的手帕》《傷心時不要跳舞》題材擴大,基本仍屬於都會愛情風格。九◯年代中郭強生赴美深造戲劇,學成歸來後在劇場方面開啟知名度。他雖未曾離開文學圈,但一直要到《夜行之子》才算正式重新以小說家身份亮相。
《夜行之子》是郭強生暌違創作十三年後的結集,由十三篇短篇組成。故事從紐約華洋雜處的同志世界開始,時間點則是九一一世貿中心大樓爆炸的前夕。這個世界上演轟趴、嗑藥、扮裝,還有無止無休的情慾爭逐。但索多瑪的狂歡驅散不了人人心中的抑鬱浮躁,不祥之感由一個臺灣留學生的失蹤展開,蔓延到其他故事。這些故事若斷若續,場景則由紐約轉回臺北的七條通、二二八公園。郭強生筆下的“夜行之子”在黑暗的淵藪裡放縱他們的慾望,舔舐他們的傷痕。青春即逝的焦慮、所遇非人的悲哀,無不摧折人心。他們渴望愛情,但他們的愛情見不得天日。就像鬼魅一般,他們尋尋覓覓,無所依歸。
《惑鄉之人》是郭強生第一部長篇小說。藉由一位“灣生”日籍導演在七◯年代重回臺灣拍片的線索,郭強生鋪陳出一則從殖民到後殖民時期的故事。時間從一九四一年延續到二◯◯七年,人物則包括“灣生”的日本人、大陸父親、原住民母親的外省第二代,再到美籍日裔“二世”。他們屬於不同的時代背景;但都深受國族身份認同的困擾。他們不是原鄉人,而是“惑”鄉人。
而在身份不斷變幻的過程裡,郭強生更大膽以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