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漢文化裡有一些十分獨特的東西,我認為其中最獨特的,應該就是“禪讓”,你可以稱它為政治制度,也可以把它當作政治謀略。
拉丁文我不知道,但英文裡肯定沒有“禪讓”這個詞,除了羅馬時期有過一兩次類似的事情,整個西方世界裡好像都沒有禪讓這個傳統,英語中與其最接近的詞應該是“abdicate”,翻譯成中文是“退位”的意思。
“退位”跟“禪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比如英王娶了一個寡婦,大家不讓他當英王了,他退位了,但是王位傳給他的弟弟了,所以大英帝國是這樣延續的,國王退位了,王位傳給侄子、外甥等,雖然都是皇家的親戚,但姓氏不一定是相同的。
經常有人想把西方和中國的歷史放在一起,對比著來聊一聊,為什麼西方的一個帝國能持續那麼長的時間?比如羅馬帝國、大英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等,中國的王朝就更替得這麼頻繁呢?我們頻繁地改朝換代,幾千年裡換了十幾個朝代。不過,西方的“帝國”和我們的“朝代”,其實也有很大的差異。馬克思的觀點是最簡單的,就是全人類都是一樣的,都是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最後到共產主義社會。事實上好像沒那麼簡單。錢穆先生說過,我們中國的封建社會一直到清朝才結束,但大量的歷史學家都不同意,認為我們從科舉制度誕生開始,就不應該算是封建社會了。
那到底應該怎麼來對比呢?今天我來提一個自己的小小觀點,那就是從法理上來對比。
西方的所謂“帝國”,整個帝國持續期間,也有弒君的、搞政變的、把女王囚禁到倫敦塔裡的,羅馬甚至把愷撒殺了,可是愷撒死了,羅馬還是羅馬,只是統治者改成了別人,改成屋大維。之後的羅馬帝國有十幾個姓氏的皇帝,按照這個角度來看,那其實就算是有很多個王朝了。可這些王朝都統稱為“羅馬帝國”。
大英帝國的國王在最近的一百年裡,也改過兩回姓,一會兒姓了德國姓,一會兒又姓了英國姓。現在叫溫莎,但馬上又要改了,因為這位女王的老公帶進來一個姓——蒙巴頓。從溫莎王朝變成了蒙巴頓-溫莎王朝,你能說大英帝國就不是大英帝國了嗎?當然不能,因為它是法理上傳承下來的。
西方有這麼幾個法理:一個是上帝的法理,不管我怎麼篡位,我是弒君也好,我是政變也好,就算我被囚禁了,只要最後教皇來在我頭上戴上一頂皇冠,那就是毫無爭議的王者,因為這是上帝給你的皇冠,是上帝給你的權杖。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