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第2/2頁)
烽火戲諸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倦。
對於世間練氣士而言,存在一個共識,身軀皮囊,終究是不斷腐朽之物,夠用就行。能夠僥倖修煉成金剛不敗之身、無垢琉璃之軀,那是最好,不能也無妨,切莫鑽牛角尖,誤了大道根本。
劉灞橋隨口問道:“你家那位遠房親戚,到底是第幾境的武人?”
陳松風無奈道:“我如何知道這等機要密事?”
劉灞橋想起那天在衙署正堂爆發的衝突,感慨道:“宋長鏡實在是太強了,最可怕的這位大驪藩王還如此年輕,一般的第八、第九境武人,誰不是半百、甲子年齡往上走的,甚至百歲也不算高齡,可是如果我沒有記錯的化,宋長鏡才將近四十歲吧。難怪當初要被那人笑稱‘需要壓一壓氣焰’。”
陳松風輕聲道:“應運而生,得天獨厚。”
上五境修士,神龍見首不見尾,很難尋覓。但是武人當中的第八、第九境,往往天下皆知,與世俗王朝也離得不遠。何況武道攀升,靠的就是一場場生死大戰,於生死一線,見過生死,方能破開生死,獲得一種類似佛家“自在”、道家“清淨”的超然心境。
除了兩名大宗師之間的切磋,第八、第九兩境武人,最喜歡欺負中五境裡的頂尖練氣士,尤其是宋長鏡這樣的第九境最強者,幾乎可以說是上五境之下無敵手,也就只有練氣士當中的劍修能夠與之一戰,但也只能爭取讓自己輸得不那麼難看,贏得一個雖敗猶榮的說法。
不過這其中存在一個隱晦原因,才使得第九境武道強者肆無忌憚,那就是中五境裡的最後一層樓,第十樓大修士,根本已經無心世俗紛爭,甚至連家族存亡、王朝興衰也顧不得,為的只是那“大道”二字了。
劉灞橋還沉浸在自己的思緒當中,“宋長鏡要我出了小鎮後去,憑自己本事取走符劍,要不要給風雷園打聲招呼呢,讓他們早早擺好慶功宴?”
陳松風哭笑不得,望著深不過膝蓋的潺潺流水,想到宋長鏡以及這位藩王身邊的風流少年,陳松風隱隱約約感受到一種大勢凝聚的跡象,決定這趟返回龍尾郡陳氏祖宅後,必須說服家族押注在大驪王朝,哪怕沒辦法孤注一擲,也要讓陳氏子弟趁早融入大驪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