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第1/1頁)
烽火戲諸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245章
什麼儒家聖人,祥瑞啊正氣啊,這位草鞋少年都聽不懂。
寧姚問道:“你就不羨慕山上那個女人?也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棵楷樹,不是長在自家祖先墳上?”
陳平安答非所問,開心道:“今年清明節,我還能給爹孃上墳,真好。”
寧姚猛然站起身,這次輪到陳平安一屁股坐進揹簍。
寧姚在一旁捧腹大笑。
————
小鎮學塾僅剩下五個蒙童,出身高低不同,年齡大小各異,其中以一個身穿大紅棉襖的小女孩,雖然出身於福祿街,但是她在學塾裡從不欺負人,不過也不喜歡湊熱鬧,從來只喜歡自己胡亂逛蕩。小鎮最西邊那戶人家,李二的兒子李槐,也在這座鄉塾求學,他爹孃帶著姐姐離開了小鎮,唯獨留下了他,李槐非但沒有哭鬧,反而高興壞了,終於不用受人管束了,只是到了晚上,這個寄住在舅舅家的孩子,做了噩夢醒來後,就開始撕心裂肺嚎叫,結果被驚醒後的舅舅舅媽聯手鎮壓,一個使用雞毛撣子,一個使用掃帚。
其餘三人,分別來自桃葉巷,騎龍巷,杏花巷,兩男一女。
齊先生在下課後,送給他們一人一幅字,要他們妥善保管,仔細臨摹,說是三天之後他要檢查課業。
那是一個齊字。
在蒙學散去之後,垂垂老矣的掃地老人,沐浴更衣後,來到齊先生書房外,席地而坐。
老人開口詢問一個關於“春王正月”的儒家經典之問。
齊靜春會心一笑,為之解惑,講述何謂春,何謂王,何謂正何謂月。
這就是儒家各大書院特有的“執經問難”,課堂之上,會安排有一位“問師”,向講學之人詢問,可以有一問數問,十問甚至百問。
這一場問對,發生於齊先生和老人的第一次見面。
那已經是八十年前的陳年往事了。
不過當時齊靜春是詢問之人,回答之人,則是兩人共同的先生。
老人問完所有問題後,望向齊靜春,“可還記得我們去往山崖書院之前,先生的臨別贈言?”
齊靜春笑而不言。
老人自問自答,“給我的那句,是‘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給你的那句,是‘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