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念及袁君年幼,本不想與袁君太過為難,然袁君自以為天姿甚高,便目中無人,這對於袁君之前途並無益處,師尊繁忙,無暇教導袁君,吾身為先學,理當教導後進,以免袁君走上歧途!得罪了!”
袁樹哈哈大笑。
“看我不爽,想教訓我,就直說,如此拐彎抹角,打著大義名分對我發難,豈不虛偽?李君,吾輩士人,當謹守本心啊。”
“你!”
李泉當場破防紅溫,伸手指向袁樹:“莫要以為你出身不凡便可肆意妄為!師尊宅院裡,容不得你放肆!今日,我便讓你知道什麼是學問!”
兩人之間的辯論就如此滿是火藥味兒的開始了。
此番兩人辯論的論題是《左傳·文公十一年》所記載的【皇父之二子死焉】一段。
對於這一段的辯論核心是,傳文所載的死者,到底是誰?
是谷甥、牛父這兩人,還是他們三個人一起死了?
這一段的原文是【初,宋武公之世,鄋瞞伐宋,司徒皇父帥師御之,耏班御皇父充石,公子谷甥為右,司寇牛父駟乘,以敗狄於長丘,獲長狄緣斯,皇父之二子死焉,宋公於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徵,謂之耏門】。
這一論題的主要爭論點在於“之”字。
之字在文法裡有兩種意思,一是用作助詞,意思就是“的”,一是用作連詞,意思就是“與”,所以在這段記載裡,這句話就有了如此的爭論點。
到底是谷甥和牛父死了,還是宋武公的弟弟、皇父充石和他們兩個一起死了?
傳文並沒有明確的記載這一內容,於是學者們在左傳解經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看法,發生爭論。
而對於這個論題,李泉的看法是非常明確的。
“皇父之二子在軍為敵所殺,名不見者,方道二子死,故得勝之,如今皆死,誰殺緣斯?”
他的意思就是傳文記載一般都是記述緊要的事情,如果皇父充石和谷甥、牛父一起死了,那麼敵軍的首領緣斯是誰殺的?是什麼無名小卒嗎?
袁樹並不這樣認為。
“傳後雲:宋公於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徵,謂之耏門,李君,若皇父未死,緣何宋公獨賞御者耏班,而不賞皇父充石?”
袁樹的意思就是如果皇父充石沒有死,那麼為什麼傳文只是記載宋武公重賞御者耏班,甚至還把一座關門賞賜給他,讓他享用關門的關稅?
皇父充石的功勞不應該更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