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1/2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拖家帶口的人默默哭泣,家沒了,地沒了啥都沒了。
大水滾滾肆虐,遇到數道攔截洪水土壩,被一路逼向地勢低窪處,重新流入阜河。
那已經是半個月後了。
現在營縣人四處遊蕩,投親靠友,沒有親友投靠的去了臨近縣城。
跑得不止營縣,營縣人跑的路上帶走一路百姓,畢竟誰也不想被洪水淹死。
欽差大臣跑到興州,找興州知府問罪。
梁知府忙著應對洪水,有些看不上杜真,你不想跑,你在營縣別出來呀?
“大人沒發現營縣上游堵塞河水?那大人可是失察了”!
杜真被梁知府堵的啞口無言,氣的甩袖子離開。
災民還在,就是不在營縣了,興州城外災民聚集,杜真只能去接著救助逃難災民。
梁知府一直在組織百姓堆攔截土壩,把洪水引向原來阜河道,避免了興州全面被水淹沒。
等到其他府知道訊息後,營縣等幾縣百姓,人都已經跑到他們縣做難民了。
陳景銘一大早起床就聽到訊息,城外都是營縣逃難百姓。
“唉,不知道是不是從大水裡逃出來的,是不是死傷嚴重”。
鳳翊去縣城外看過了,對陳景銘道,“沒有,聽他們說,知縣浦智勳告訴他們大水要來了,讓他們趕緊逃,所以除了被地動砸死的,全都逃出來了”。
陳景銘驚訝不已,“這個浦智勳還挺有遠見,知道堰塞湖,不簡單啊”。
任憑陳景銘想破頭,也想不出來是他寫的治災對策起的作用。
營縣百姓提前跑出來了,沒有遭遇水患。
霍知縣微服出來檢視民情,遇到陳景銘弟兄在麵攤吃飯。
陳繼銘跟弟弟也在討論難民,“這些難民全都守在縣城外,容易出事”。
陳景銘思索道,“要是能組織難民搭建遮雨棚或者臨時房屋就好了,天氣晴朗還好,要是遇到陰雨連綿,引發疫病,那就是大錯了”。
霍知縣認真考慮,還真的考慮這件事。
真秋雨綿綿城外難民如若安置不當,極易引發疫症。
陳景銘又到,“哥要不咱家去城外架口鍋給他們煮熱水喝吧,避免喝水不衛生引發腹瀉,要是形成疫病,本地百姓也要被連累了”。
陳景銘幾人吃過麵就走了,小孩子說的話聽到了也都沒人當回事。
災民也不是都圍在縣城門外,有錢人家早就進城找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