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跳出包圍圈,去清軍防線外圍打運動戰,而不是繼續在清軍包圍圈內同他們打陣地戰、消耗戰,是王五這幾天反覆思考得出的唯一生存辦法。
這種戰術,也是忠貞營前身大順軍在同明軍作戰時採用的戰術。
俗稱流寇戰術。
當年李自成以此戰術拖垮了幾十萬明朝中央正規軍,並徹底摧毀了明朝統治基礎,然而當順軍轉變為堅守明祚的明軍後反而丟棄了這一戰術,在長江三峽地區同清軍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包圍與反包圍作戰。
之所以沒有被清軍消滅,不是以順軍為主力的夔東明軍有多能打,而是三峽地區複雜的地形為明軍的堅守提供了有力條件。
同時,也是因為清軍的主力部隊被西南明軍牽制住了。
西南明軍的前身就是張獻忠領導的大西軍,後為其義子孫可望、李定國等領導。
東南明軍主力則是俗稱國姓爺的鄭成功所領導的海寇部隊。
是以明朝最後的堅守者一為流寇、二為海賊。
明朝自己的正規軍大部則成了清軍的急先鋒——綠營。
不得不說是歷史的諷刺,也是漢民族的悲哀。
西南明軍和東南明軍相繼失利後,佔據三省險要之地的夔東明軍自然成了清廷必須要剿滅的存在。
劉體純、李來亨、郝搖旗、袁宗第等人的堅守固然值得稱頌,也令人敬佩,但他們堅守的戰略在清軍重兵圍剿下注定沒有任何勝利的機會。
只有一開始就放棄經營十多年的夔東突出去,復明事業才有那麼一線機會。
當然,王五知道不是劉體純他們不願突出去,實是因為夔東明軍自身太過複雜,指揮系統紊亂,有的人肯走,有的人則不想走。
且永曆朝廷覆沒訊息傳到後,很多明軍將領徹底喪失信心紛紛向清軍投降,導致劉體純他們錯過最佳突圍時機。
加之清廷用兵太過迅速,根本沒有給明軍突圍的機會。
這一塊,不得不說清四川總督李國英是個能人。
正是李的極力推動,才有了今天十幾萬清軍主力重兵雲集夔東的局面。
眼下,清軍的包圍圈已如同箍桶般將明軍牢牢圍死。
即便如此,王五也認為突圍還有一線機會。
大兵團突圍基本上不可能,但小股人馬的突圍未必就沒有可能。
現留在吳家垣子的明軍總數雖說只千人不到,但勝在人心齊,都有同清軍拼到底的決心,所以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