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孫劉聯盟 荊州告急 (第1/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萬里長江奔流不息,把中華大地分成北方和南方。南方在東漢時期是欠發達地區,地廣人稀,文化落後。唯其如此,朝廷和巨頭們便無暇顧及,甚至不屑一顧,那些實力較弱的軍閥也就能夠乘虛而入,在那裡割據一方。
長江一線的三個州,便是如此。
這三個州,是益州、荊州和揚州。它們的州牧,則最早是劉焉、劉表和劉繇(讀如搖)。劉焉是益州牧,劉表是荊州牧,劉繇是揚州牧,他們也都是宗室。
這是漢靈帝中平五年(188)的事。當時為了對付黃巾起義,朝廷接受劉焉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並加大其權力,派朝廷重臣和皇室疏宗擔任。擔任州牧的宗室先後有五個,另外兩個是幽州牧劉虞和豫州牧劉備。
幽州牧劉虞,益州牧劉焉,荊州牧劉表,揚州牧劉繇,豫州牧劉備,這就是東漢末年的五位宗室州牧。不過劉虞並未參與逐鹿,劉備則徒有虛名(豫州不是他的)。值得注意的,便只有長江一線三個州。
三個州的情況不一樣,三個州牧的處境也不一樣。發達程度,揚州最好,荊州次之,益州最差。個人處境則剛好相反,劉焉最好,劉表次之,劉繇最差。劉繇甚至並未真正治理過揚州,四十二歲時就早早退出了歷史舞臺。
名義上屬於劉繇的揚州則被一分為二。長江以西(江西)被袁術佔領,長江以東(江東)被孫策覬覦。劉繇兵敗病逝後,揚州六郡中的吳郡、會稽、丹陽、豫章都落入孫策手中,成為後來孫吳政權的基礎。[1]
但,處於風口浪尖的是荊州。
荊州在長江一線三個州中最為關鍵。奪取了荊州,尤其是佔領了南郡的郡治江陵(在今湖北荊州),逆流而上可以攻取益州,順江而下可以攻取揚州,這也正是後來曹操、劉備和孫權都要拼命爭奪荊州的原因。
當然,如果荊州的州牧是曹操或袁紹,事情也許另當別論,可惜劉表胸無大志。袁紹向他求援,他滿口答應卻按兵不動。後來曹操徵烏丸,劉備勸他襲擊許都,他也只當耳邊風,難怪曹操說他是“自守之賊”。[2]
不過平心而論,劉表在荊州甚得人心。而且,正是由於他實行“愛民養士,從容自保”的政策和策略,荊州地區保持了十多年的安定和平,許多北方南下的難民也得到了資助和周全,這不能不說是劉表做的好事。
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
最先打破平靜的是劉備。他是在官渡之戰後,因為被曹操打敗而投奔劉表的。當時的劉表,則像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