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禍起蕭牆 天子捱打 (第1/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周桓王是自己送上門去捱打的。[7]
這件事照理說原本不該發生,因為周與鄭關係非同一般。鄭,是西周最後一個封國,始封之君是周厲王的小兒子,被周宣王封為諸侯,是為桓公。
桓公是鄭國的國君,也是周王的大臣,在幽王的時代曾經擔任周的司徒。當時西周王室已經衰落,西方的戎狄卻很強大。桓公要勤勞王事,又不想國破家亡斷子絕孫,把老本都賠進去,便聽從王室史官史伯的建議,從原來的受封之地遷到新鄭,國土疆域大約是今天河南省北邊半省的中部。
這就是春秋時期的鄭國。
從這段歷史看,鄭應該效忠周。
同樣,周也應該善待鄭。因為東周王室能夠存活,主要靠的是兩個大國,這就是晉和鄭。晉在黃河北岸,鄭在南岸。晉國護衛著周的北面,鄭國護衛著周的東面。西邊的屏障,是虞和虢(虞在今山西平陸縣,虢在今河南陝縣)。南邊,則是申和呂(均在今河南南陽市境內)。
這就是東周初年的形勢。後來晉國分裂,自顧不暇;楚國興起,南方不保。周王室的藩籬,就只剩下鄭和虢。
矛盾,由此而生。
虢,是周文王弟弟虢仲的封國,也叫西虢。另外還有東虢,是周文王弟弟虢叔的封國,後來被鄭國所滅,所以西虢就叫虢。東周初年,虢君似乎已經晉升為公爵,鄭君則是伯爵。但鄭國的綜合國力,顯然超過虢國。始封之君桓公,則在西周滅亡時殉難。所以鄭的第二任國君武公,第三任國君莊公,都一直擔任平王的卿士,作為王室重臣而大權在握。
這時,是周與鄭的蜜月期。
然而不知何時,鄭莊公發現周平王對自己並不那麼信任,很可能會把一半的權力分給虢公。這當然讓莊公十分不快,平王則信誓旦旦地表示絕無此事。為此,周和鄭交換了質子。周的王子狐被送到了鄭國,鄭的公子忽則到周。
此事荒唐。因為從法理上說,周王與鄭伯,是君臣關係。交換人質,則只能發生在諸侯之間。周平王這麼做,實際上是把自己降為諸侯,則王室的尊嚴和體面何存?
魯隱公三年(前720)三月十二日,平王駕崩。繼位的桓王是平王的孫子,年輕氣盛,當真把一半的權力分給了虢公。這時的鄭莊公,論輩分是周桓王的叔爺爺,哪裡咽得下這口氣?便決定給那小子一點顏色看看。四月,鄭國大夫祭仲帶兵割取了周王國地裡的麥子。秋天,又割走了周王國的穀子。前一次是在溫(今河南溫縣),算是侵略了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