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洗 裴炎被殺 (第1/6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裴炎死得奇怪。
中書令裴炎是十月十八日被殺的。這時,距離徐敬業在揚州起兵不到二十天,他那姓李的資格和特權也要在第二天才被取消,此刻還叫李敬業。大敵當前殺宰相,而且這宰相在八個月前還跟太后聯手廢了中宗李哲,更早的時候還幫她定了李賢謀反的罪名。如此幫兇,怎麼也殺了呢?[37]
當然是有罪,罪名也照例是謀反。
同樣,照例也沒有證據。準確地說,可以作為懷疑依據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對討伐徐敬業態度消極。按說,國家出了這樣的大事,作為首相應該馬上召集政事堂會議,討論如何平叛安民。裴炎卻無動於衷,置若罔聞。但,這種“不作為”也只能定為瀆職罪,怎麼就是謀反呢?[38]
當然是有人這樣認為。
事情出在御前會議上。當時,太后問計於裴炎,希望他拿出平叛方案來。裴炎卻回答:皇帝成年而不能親政,這才給了反賊藉口。只要太后還政,叛軍不攻自破。[39]
於是,一位監察御史便指控裴炎有通敵謀反嫌疑。他的理由是:國難當頭,身為宰相而不積極主動討賊,反倒趁機要求太后歸政。如果不是別有所圖,請問作何解釋?
結果,裴炎被捕下獄。
這就是蠻不講理了。沒錯,裴炎在這個時候提出還政的要求,確實未免有逼宮嫌疑,也讓人覺得別有所圖,卻肯定不是謀反。太后退休,皇帝親政,怎麼是謀反呢?就算裴炎想做擁立新君的功臣,那也是大唐的呀!何況裴炎的忠誠朝野皆知,因此訊息傳出便輿論譁然。以鸞臺(即門下省)長官為首,眾多朝中大臣向太后拍著胸脯擔保裴炎不反。
太后說:確有徵兆,只是你們不知。[40]
不可能!辯護人說。如果他謀反,臣輩也反了。
太后卻只是笑著搖頭:朕知裴炎反,卿等不反。
這些話真是丈二和尚,嫌犯的態度更是費解。當時有人勸他認罪求情,或許可免一死,裴炎也只是笑著搖頭:宰相下了大獄,哪裡還能出來?然後安安靜靜等死。
裴炎,似乎與太后心照不宣。
悲劇啊!想當初,裴炎與太后的配合何等默契。他們甚至不費吹灰之力,就波瀾不驚地完成了一次宮廷政變。現在卻一個在宮中,一個在獄中,他們都會想些什麼呢?
沒人知道。
有一點卻可以肯定,那就是兩個人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以前,裴炎是太后的得力助手,甚至幫兇;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