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這世界有救嗎 治國還須庶人劍 (第1/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跟莊子和墨子一樣,韓非也是既反對仁愛,又反對禮樂的。只不過,莊子喜歡講故事,墨子喜歡講邏輯,韓非則既講故事又講邏輯。
韓非講的故事,最有名的是“矛盾”。
這故事說,有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他先說自己的盾什麼矛都擋得住,又說自己的矛什麼盾都戳得穿。於是有人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何?那人傻眼。[28]
這就是“矛盾”一詞的來歷。
韓非,是矛盾論者。
但,這跟仁愛、禮樂,有什麼關係?
也有兩個故事,一個叫“秦伯嫁女”,一個叫“買櫝還珠”。第一個故事說,秦國的國君嫁女兒,送了七十個盛裝打扮的丫環作陪嫁。結果,晉公子喜歡丫環,不喜歡公主。第二個故事說,楚國的商人賣珍珠,用香木做成盒子,還要“燻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結果鄭國人買了盒子,退回珍珠。[29]
結論很簡單:內容與形式是一對矛盾。
仁愛與禮樂,正是這樣的關係。仁為禮之本,故仁愛就是內容,禮樂就是形式。一個人,不能賣矛又賣盾。因此,不能既要仁愛,又要禮樂。
那麼,仁愛和禮樂,哪個好?
都不好。
韓非說,“和氏之璧不飾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為什麼?用不著!這就叫“其質至美,物不足以飾之”。相反,如果必須裝飾,就說明它本質有問題。一個人長得醜,才要化妝;魚蝦不新鮮,才放佐料。這就叫“物之待飾而後行者,其質不美也”。[30]
結論又很簡單:如果仁愛很好,何必要有禮樂?
所以,仁愛不是好東西。
仁愛不好,禮樂更加要不得,因為禮樂是用來給仁愛遮醜的。這樣虛假騙人的玩意,怎麼會是好東西?何況仁愛越是需要禮樂來裝飾,豈非越是證明仁愛有問題?禮樂越是漂亮,則仁愛豈非越是醜陋?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21D63.jpg"/>
相傳楚國卞和在荊山得到一塊璞玉,進獻楚王多次,不被相信,最終剖石得美玉,舉世無雙。後流轉各國,下落不明。有說被秦始皇琢為傳國玉璽。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216217.jpg"/>
相傳隋侯出行遇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