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制度與人性 荀子:善能勝惡 (第1/2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荀子的主張,是把人性分成兩半。
哪兩半?
一半叫性,一半叫偽。
什麼叫性?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12]
什麼叫偽?可學而能,可事而成,謂之偽。[13]
也就是說,天生如此的就叫性,事在人為的就叫偽。
很清楚,性,就是人的自然屬性;偽,就是人的社會屬性。性和偽加起來,才相當於我們今天說的人性。這在荀子那裡,就叫“性偽之分”。
這樣區分,有什麼意義?
解決善惡問題。
怎樣解決?
惡來自性,善來自偽;性是惡的,偽是善的。
性則惡,偽則善,這確實高明。
於是我們終於知道,儒家主張的仁義道德,包括孟子主張的向善之心,是從哪裡來的了。按照荀子的說法,是教育出來,薰陶出來,改造出來的。所以,善,是社會性。教育、薰陶、改造之前的性,是惡的。
這就是荀子的“性惡論”。
也就是說,荀子主張性惡,不是說人性惡,更不是說人性本惡,而是說人的自然屬性惡。至於社會屬性,則仍是善,也必須是善,只能是善。
所以,孟子的人性論,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荀子的人性論,也是“人性有惡”,而不是“人性本惡”。本惡,是韓非的主張,不是荀子的。
本惡與有惡,有什麼區別?
不把人性看作本惡,就還有希望。因為人性之中除了性,還有偽。性戰勝了偽,就是惡人;偽戰勝了性,就是好人。一個人是善是惡,就看你選擇的是性,還是偽。
那麼,偽能戰勝性嗎?
能。因為性屬於自然,偽屬於人類。人定勝天,就包括戰勝惡的天性和天性的惡。
這,就叫“化性而起偽”。
化性起偽,是什麼意思?
化,就是改造。起,就是興起。化性,就是改造天性(自然屬性)。起偽,就是興起善心(社會屬性)。換句話說,就是以人的社會性去改造人的動物性和自然性。這跟荀子的世界觀是完全一致的,他的天論和人論也高度統一。
荀子的樂觀,並非沒有道理。
所以,荀子主張人類自為,君子自強。他也得出了與孟子異曲同工的結論,叫“塗之人可以為禹”。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普通人,只要“化性而起偽”,就能成為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