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官治天下 中央與地方 (第1/7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官僚制度的第一要素,是機構。
機構分為中央和地方。
中央的是政府機構,地方的是政權機構。
具有政治意義的“中央”一詞,最早見於《韓非子》,原文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這說明戰國末年集權制已成定局,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也提到了議事日程。[9]
但,中央的真正建立卻要到秦漢。
秦漢帝國的中央,結構和層次非常清楚。機構,是皇宮、相府、卿寺;首長,則是皇帝、三公、九卿。皇帝在漢代也被叫做縣官,宋代則叫官家。這就是說,皇帝不但是天子,是君主,也是最大的官僚。
帝國的政治,豈非官治天下?
中央首長的分工也很明確。皇帝是國家元首,宰相是政府首腦,九卿是政府部長。宰相三公,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三權分列。至於九卿和九寺,則官職與官署同名,其職責是:
太常,負責宗廟禮儀和皇家祭祀;
光祿勳,負責宮殿大門和宮中宿衛;
衛尉,負責宮城屯兵;
太僕,負責皇宮車馬和皇帝出行;
廷尉,負責刑律;
大鴻臚,負責蠻邦事務;
宗正,負責皇親國戚;
大司農,負責國家經濟;
少府,負責工商稅務(用作皇帝私房錢),以及皇帝的飲食起居、醫療保健、文化娛樂;
中尉,負責京城保衛。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300504.jpg"/>
顯然,這裡面只有大司農(財政部部長)、大鴻臚(外交部部長)、廷尉(公安部部長)和中尉(首都衛戍司令),可以算是中央政府官員。其餘,則都是皇帝的家臣:光祿勳是門房和侍衛隊長,衛尉是近衛軍司令,太僕是馬車伕,太常、宗正和少府則是皇帝的大管家。
這實在不太像政府。
然而皇帝的家臣,卻又同時管國務。比如擔任顧問的博士,便隸屬於太常;負責議論的大夫,便隸屬於郎中令;作為秘書的尚書,則隸屬於少府。
家國一體,公私不分,皇家事務和國家政務混為一談,這些都是典型的封建特色──家天下。
其實就連宰相,也一樣。邦國時代,天子、諸侯、大夫的家臣,在內打理家務叫宰,出門擔任副官叫相。宰相這個詞,也是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