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制度 羅馬之亡 (第3/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帝不像皇帝,君主制的優越性沒有了。所有的優越性都沒有了,豈不該亡?
顯然,羅馬的滅亡,根本原因在於腐化變質。
但,羅馬不是有共和精神、法治傳統嗎?這種精神和這種傳統,不是讓羅馬堅持了共和制度五百年,又讓他們在成為帝國之後,雖然動亂不止卻並不崩潰嗎?為什麼還是難逃一死,終有一亡呢?
因為他們沒有“道”。
或者說,沒有核心價值,沒有終極追求。
希臘人是有的,這就是獨立、自由、平等。這是希臘文明留下的最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他們的問題在於:有民主無共和。因此,雅典和斯巴達爭霸世界,就不但不能如願以償,反倒因背叛核心價值而走向衰亡。
中國人也是有的,至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和能夠要什麼。這就是小康、仁政、王道。中國人也不缺乏政治智慧,因此總能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找到平衡。可惜王道只是夢想,仁政則要碰運氣。結果,是治亂迴圈。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315943.jpg"/>
伊蘇拉為羅馬城市下層人民的住宅,多為泥磚與木材所制。通常有六到七層,最高可至九層。樓層越高,面積越狹窄。伊蘇拉的居住環境通常是擁擠髒亂的。據埃塔羅·基茲莫第《現代拉丁式住宅之起源》。
羅馬人卻沒有治國之道。他們優越的制度和高明的手法都是技術性的,也都只是為了現實的利益。就連他們的宗教(如果也能算作宗教的話),也缺少猶太教那樣的思想光輝和神聖使命。於是到後來,羅馬人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什麼,只能夜夜笙歌,不能天天向上。
也許,君士坦丁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才乞靈於基督教,希望這種新的宗教能給他的臣民以精神的支柱和境界的提升,至少也能像中國的儒學那樣,讓大家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儘管他並不知道儒學為何物。
但,信仰真是必需的嗎?
如果是,它能靠公權力來建立嗎?
依靠公權力發展起來的基督教,真是救世主嗎?
如果是,羅馬為什麼會亡?
看來,我們還得再讀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