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時代 誰的東晉 (第1/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公元318年也許是劃時代的。前一年,西晉最後一個皇帝被殺。這一年,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即位,是為東晉元帝。下一年,匈奴“漢國”皇帝劉曜更改國號,是為前趙;羯族將領石勒稱王建國,是為後趙。
從此,東晉據有江南,前趙據有關中,後趙據有關東,南方和北方都換了主人或主角。
北方是胡族做主,南方是士族當家。
胡族和士族,是書寫這段歷史的兩支筆。
南方成為士族的天下並不奇怪,因為東晉的第一個皇帝司馬睿並沒有多少政治資本。他能夠建立流亡政府並登上帝位,完全依靠士族的擁戴和支援。更幸運的是,這些士族還有一個高明的政治家作為主持人。
他就是王導。
王匯出身名門望族,琅邪人(琅邪讀如郎牙,也寫作琅琊,在今山東省臨沂市),跟原本是琅邪王的司馬睿是老朋友,東晉帝業其實出自他的深謀遠慮。王導很早就看出中國將亂,便勸司馬睿謀得安東將軍職位,渡江移鎮建鄴(晉愍帝時改名建康),為將來做準備。[16]
事實證明王導很有遠見。九年後,西晉果然滅亡。北方士族沒了故鄉,南方士族沒了中央。在政治和文化兩方面都舉足輕重的大族紛紛南下(史稱“衣冠南渡”),流亡的難民雲集建鄴(建康),建鄴成為另一個洛陽。
司馬睿的稱帝,似乎順理成章。
然而初來乍到的司馬睿卻沒什麼威望。北方士族對他沒有信心,南方士族對他心存疑慮,就連司馬睿自己也覺得寄人籬下,頗有些惴惴不安。
做工作的又是王導。
王導很清楚,中原必將淪陷,晉室不可復興,唯一的出路是偏安江左,與北方胡族劃江而治。如此,或許還能保住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華夏文明的薪盡火傳。
這就需要有一個司馬家族的人來當皇帝,也需要南北士族的通力合作。有了前者,才能維持“華夏正宗”的名分;有了後者,新政權才不至於是空中樓閣。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32B15.jpg" />
永嘉之亂後,中原世族南遷主要有兩條路線——遷往長江下游與長江上游。青徐之地的上層階級,多遷往首都建鄴附近,而殖產興利,則在會稽、臨海之間的區域。次等氏族為避開江左名宗,則遷往京口、晉陵(今江蘇)一帶。南陽、新野地區(今河南)的次等氏族及雍秦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