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時代 誰的東晉 (第3/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32DH.jpg"/>
的確,對東晉政權貢獻最大的,就是王導和謝安。王導開創了基業,謝安則保衛了它。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大舉出兵,以壓倒優勢進攻東晉。執政的謝安以弟弟謝石為統帥,侄子謝玄為先鋒,禦敵於國門之外,並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一舉擊敗了苻堅的進攻。
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意義非凡。當時,北方淪入胡族之手,南方也並未徹底漢化。漢民族和漢文化以江東為壁壘,可謂命懸一線。因此,謝安、謝石和謝玄的勝利,便不但挽救了東晉王朝,也挽救了華夏文明。
君臣共治,豈非很好?
可惜,東晉政治雖有“虛君共和”的意味,卻沒有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晉元帝和他的後代不甘心大權旁落,權臣中也不乏陰謀家和野心家。王敦和桓溫就企圖篡位,桓溫的小兒子桓玄則終於稱帝。畢竟,魏晉兩朝皆因“禪讓”立國,司馬家族也沒法不讓人模仿他們的祖宗。
因此東晉政治之亂並不亞於西晉,只不過西晉是皇室與皇室鬥,東晉是皇室與權臣爭。權臣士族之間(如王導和庾亮、桓溫和殷浩),北方士族與南方士族、高階士族與低階士族、世家大族與寒門庶族,也都矛盾重重。
結果是什麼呢?
動亂頻繁。淝水之戰前,有王敦之亂、蘇峻之亂,以及桓溫未遂的篡點陣圖謀。淝水之戰後,則有孫恩之亂、桓玄之亂、盧循之亂。蘇峻之亂時,建康宮闕被焚燬;桓玄之亂時,國號被改為楚。至於內戰,當然更在所難免。
東晉並不安寧。
最後的結果,是政權落入庶族出身的劉裕之手,而且把魏代漢、晉代魏的程式也走了一遍。公元420年(元熙二年),晉恭帝司馬德文讓位於宋王劉裕。東晉終於在內亂中滅亡,共一百零四年,十一帝。
劉裕的新王朝國號宋,史稱“劉宋”,以區別於後來既有北又有南的“趙宋”。劉裕自己,則為南朝宋武帝。他稱帝十九年後,北魏滅亡北涼,魏晉十六國時代終,南北朝時代始(詳見本中華史第十二卷《南朝,北朝》)。
[16]見《世說新語·言語》劉孝標註引鄧粲《晉紀》。
[17]王導事凡未另注者均見《晉書·王導傳》。
[18]見《世說新語·言語》。
[19]請參看陳寅恪《魏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