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精神 名士派 (第1/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那年,嵇康五歲。[1]
嵇康是魏晉名士的精神領袖,也是那個時期的重要人物。他跟諸葛亮之間,難道會有什麼關係?
當然沒有,只不過都很漂亮。諸葛亮身長八尺(一米八四),嵇康七尺八寸;諸葛亮“容貌甚偉”,嵇康“風姿特秀”。不難想象,那是相當引人注目的。[2]
實際上出山之前的諸葛亮,是一位飄逸不群的翩翩美少年。他耕田,未必是為了謀生;他讀書,只不過觀其大略。他最喜歡的,或許並不是挑燈夜讀,也不是高談闊論,而是在清晨和夜晚抱膝長嘯于山林。[3]
這是什麼樣的風度?
魏晉風度。
的確,魏晉風度實際上開始於漢末,標誌之一便是嘯的流行。嘯,就是雙唇收緊努起,讓氣流從舌尖吹出,大約相當於吹口哨。也可以用手指夾住嘴唇,或者將手指插入口中,發出的聲音會更加尖銳響亮。
原則上說,嘯是要有環境和條件的,而且一般在深山幽谷之間,茂林修竹之下,登高望遠之際,心曠神怡之時。這樣的嘯,是一種自我陶冶和自我沉醉,也是自我表現和自我欣賞,當然高雅至極。[4]
因此,嘯,便成了魏晉名士的身份標誌之一。
名士中最擅長嘯的是阮籍,他的嘯聲據說可以傳出數百步遠。有一次,阮籍在蘇門山遇到一位名叫孫登的得道高人。無論阮籍跟他談什麼,他都抱膝閉目養神,阮籍只好長嘯而去。走到半山腰,卻聽見嘯聲遠遠傳來,有如龍吟鳳鳴,群山響應。回頭一望,正是孫登。[5]
這樣看,諸葛亮抱膝長嘯時,豈非神仙似的人物?
正是。
不過,諸葛亮終於走進了滾滾紅塵,魏晉的那些名士們也未必真能超然物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很少有比魏晉時期更加身不由己的。各種政治勢力的明爭暗鬥無時不有,名士們夾在當中其實左右為難。他們也大多並不敢公然對抗,能夠寄託情懷的就只有嘯。
比如阮籍。
阮籍跟他的朋友嵇康一樣,在魏末的政治鬥爭中是傾向於曹家的。不過嵇康對司馬氏公開持不合作態度,阮籍卻不敢。司馬昭加九錫的勸進表,就是由他起草的。儘管為了躲避這件事,他曾經喝得酩酊大醉。
然而阮籍依然希望能夠保持一定的獨立性,更不願意被看作司馬昭的普通僚屬。他的辦法是借酒裝瘋,在司馬昭的宴席上傲然長嘯。這其實並不簡單。因為在大庭廣眾下面對尊者而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