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1/2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史與現實驚人地相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回顧歷史。
晉國和楚國兩個超級大國形成的兩極世界,與20世紀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稱霸世界何其相似。
超級大國之間,是儘量避免直接對抗的。在這一點上,晉楚與美蘇是同樣的思維方式。因為他們知道,直接對抗的最終結局就是兩敗俱傷。於是,他們開始瘋狂的軍備競賽,儘管這同樣是兩敗俱傷。
在瘋狂的軍備競賽中,美國拖垮了蘇聯,就如晉國拖垮了楚國。
然而,世界上除了超級大國,還有大國、中等國家和小國,他們的存在就像森林中的飛禽走獸一樣,儘管他們不能稱雄於世界,卻有他們存在下去的合理性。同樣,他們需要各種生存技巧生存下去。
看上去最危險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
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鄭國看上去就像在老虎的嘴邊遊走,可是他們總是安然無恙,不是因為他們討人喜歡,而是因為他們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緩衝地帶,既然超級大國不願意直接面對,那麼這個緩衝地帶就有存在下去的理由了。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生存技巧。在生存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之間,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選擇。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齊國、魯國、宋國、衛國、鄭國等國家在大國夾縫中以不同的方式生存。也正因為如此,春秋才變得精彩紛呈,而不是千人一面。
而現代世界,也正是如此。
如果我們把美國看作晉國,把蘇聯看作楚國,把法國看作宋國……我們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現象,會發現現實世界其實並不陌生,我們的祖先早已經演練過了。
和平,是一個夢想,一個聽上去很不錯的夢想。
如果夢想永遠是夢想,那麼明天就永遠值得期待。
可是,當夢想成真,也許我們就會發現這只是一個噩夢的開始。
關於和平,祖先給過我們最睿智的教導。
“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兵之設久矣,所以威不軌而昭文德也。聖人以興,亂人以廢,廢興存亡昏明之術,皆兵之由也。”司城子罕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戰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然產物和必要條件,和平可以去爭取,但是永遠不要爭取到。
和平只是一個傳說。
對於小國來說,和平就是麻醉劑。沒有了戰爭的威脅,人們就會麻痺和耽於享受,於是滅頂之災隨時來到。
而對於大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