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魯國三桓 (第3/7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晚輩看著,倒真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伯父,兩位哥哥,我說幾句話行嗎?”叔仲惠伯說話了。三個人看看他,都點點頭。於是,叔仲惠伯說了下去:“我記得季友爺爺活著的時候經常把我們這些晚輩叫到一起,給我們講道理。有一次季友爺爺讓我們看一個三足鼎,對我們說:你們看,這個三足鼎如果少了一個腳,就根本立不住;如果多了一個腳呢?又會立不穩。只有這個三足鼎,放在哪裡,不論地平不平,都能立穩。這就像我們三桓的三個家族,我們只有互相提攜,互相幫助,才能長盛不衰。”
叔仲惠伯說到這裡,停頓了一陣,他要給大家一些思考的時間。
果然,聽了叔仲惠伯的話,每個人都開始思考。
季文子當然記得叔仲惠伯所說的那段故事,事實上他還記得更多爺爺說過的話,因為很多話爺爺只對他說過。
爺爺對他說過齊國國家和高家的事情:“孩子,從周朝開始到現在,三百多年過去了,有過多少公子公孫?可是,有幾個公子公孫如今還能家道不衰的?按常規,公子是卿的待遇,公孫是大夫的待遇,之後待遇遞減,到五世親絕之後,也就是平頭老百姓了。可是,為什麼齊國的高家和國家能夠世世為上卿?不是因為他們的祖上是周王任命的上卿,而是因為這兩家互相提攜,共同進退。為什麼當初慶父和叔牙犯罪而死,我還要讓他們的兒子做卿?因為我們都是桓公的後代,只要我們三家像國家和高家一樣同舟共濟,互相提攜,我們三家就也能世世為卿,子孫後代,永世昌盛。”
想到這裡,季文子說話了:“是啊,爺爺說過,我們三家,如果滅亡了一家,另外兩家也不能存在下去。伯父,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我們三個晚輩一塊去找襄仲叔叔為伯父求情,不知有沒有用?”
聽了季文子的話,公孫敖的眼中又放射出希望的光芒。
“沒那麼簡單啊,襄仲叔叔這個人一向是個不吃虧的人,單單去求情沒用的。我看,除非伯父把小嬸子還給襄仲叔叔,否則說什麼也沒用。”叔孫得臣說。他的態度也有了變化,這也算在提建議。
“那,那還不如殺了我。”公孫敖斬釘截鐵地拒絕了。見色忘命,說的就是他這樣的人。
那哥三個一聽,哭笑不得。
叔仲惠伯想了想,又說話了:“伯父,我有一個建議。其實,襄仲叔叔現在也未必就是真想要小嬸子了,不過面子他是要的。所以,一邊向襄仲叔叔賠禮道歉,一邊把小嬸子給送回去,誰也別要了,這樣,